呂藝
(四川省簡陽市安樂鄉(xiāng)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四川 簡陽 6414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不再需要死板讀書的“書呆子”,而是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國家對教育方式實施改革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希望學生在學校上學期間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機械地進行學習。希望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擅長,并盡力挖掘,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在初中語文的創(chuàng)新教育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能夠大膽發(fā)言、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對于學習內容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積極的討論交流,這也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基礎。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顯示,在一個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給更多的學生表達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正確的引導,互相尊重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語文的創(chuàng)新教育之中,教師需要更正自己的定位,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引導代替教授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在這種創(chuàng)新教育之中,最為首要的就是將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掌握這種方法后形成一種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也是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習內容提前作為預習作業(yè)進行布置,由學生討論交流,然后在課上進行演講交流,而教師則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優(yōu)美、語言生動的美文佳作,教學這樣的文章,不宜把知識過于割裂,而可通過有感情朗讀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可讓學生從正確的語音、語調、節(jié)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內容,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達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木蘭詩》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敘事詩,一定要發(fā)揮朗讀作用,我先示范一遍,學生在有表情的朗讀中體會思想感情,再把對詩歌形象分析巧妙地與誦讀結合起來,通過一次次朗讀嘗試,學生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形象:忙碌織布,勤勞能干的木蘭;扶機嘆息,善解人意的木蘭;行軍匆匆,堅毅勇敢的木蘭;辭官回鄉(xiāng),女兒本色的木蘭。教師引導學生從詩的感情色彩到具體形象,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到產生情感的過程。那時刻,誰不為那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擲地有聲的語句,誰不被詩的藝術魅力所折服,誰不為之動情,充滿對木蘭敬佩之情?“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講解所不能倫比的。再次,力求用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行講解、分析,講出感情。教師講解課文的過程,不僅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鑒賞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藝術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在講解前,首先對教材深思熟慮,使自己情感融于課文中,然后再讓這種藝術形象活現于講臺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統(tǒng)觀全局,充當導演角色,同時還要細致入微,惟妙惟肖地充當演員角色。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有疑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huán)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要緊貼學生的生活,同時還要吸引并組織他們積極的參與和組織。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從而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以便于學生在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中去感知教材,同時還能快速正確的理解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以啟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對生活的充分認識,還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進一步的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
在情景教學的創(chuàng)設中,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針對一個問題的時候,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去分析,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空城計》一文中,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的探討和分析不同人物的特點,如孔明就屬于足智多謀、司馬懿就屬于老謀深算等。另外,再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拓展性的分析,如若是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那么中國歷史將會怎么的改寫呢?若是魏國領兵是司馬昭,那么諸葛亮還會使用空城計嗎?等等之類拓展性的問題。在課外,還要不斷的鼓勵學生專研相關的歷史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相互探討自己的心得體會,從而更準確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變化等。這樣開放性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就能大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提出的疑問就代表其對于學習內容有了真正的思考,并且經過探索發(fā)現到了疑問,是一種思維的積極活動。在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提問進行鼓勵,鼓勵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到一些沒有被發(fā)現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索,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且在提問的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進行獨立的資料查找,在解決問題更加深刻地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