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龍 房麗超
(昌圖縣頭道鎮中心小學,遼寧 鐵嶺 112535)
小學數學主要圍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其實踐性比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在生活中探究數學,并會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動手操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幫助學生開拓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實驗的方式和探究的精神學習數學。
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小學數學很少需要學生親自操作學習,數學課堂一般都是以靜態課堂為主,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然后給學生安排課下習題,鞏固學生所學,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點。因此數學教師和小學生都保留著原有的思維方式,不愿意采用動手操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學習。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材與動手操作相結合,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知識點,盡量讓學生自行探究。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方式,給小組分配動手操作任務,通過小組學習,共同探討的方式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認識時間》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鐘表,然后將時針、分針撥到不同的位置,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觀察,學會認識時間。最后,教師要學會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講明操作要點,同時還要走下講臺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操作任務。
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要點,但是教師要以教材為主要目標,在分配操作任務時要緊密結合教材,并根據教材要求,設計動手操作任務,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研讀教材,找出教材中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其次,教師要研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不僅僅是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所反思,能夠有所體會。最后,教師要用舉一反三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精髓,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兩支木棍和鉛筆,制作角。在制作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講角的定義,讓學生根據定義自行制作角,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制作的不同類型的角,給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比如“角的類型有哪些啊”“生活中哪里會運用到角”。角的制作比較簡單,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制作角,但是教師要結合教材的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要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所思考,進而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很喜歡動手操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動手操作的過程比較輕松,對課堂的知識吸收的也比較快,但是由于許多學生準備不好操作所需要的教具,因此很多動手操作的任務就很難完成,長此以往學生就逐漸失去了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比較復雜的教具,學校要統一進行準備和購買,為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奠定硬件基礎。比如在學習《認識時間》時,學生需要制作鐘表,制作鐘表不僅需要圓盤,還需要各種數學貼紙、膠水、硬紙板等,所以準備起來比較麻煩,再加上學生準備的道具都不統一,因此也不利于教師進行統一教學。所以對于此類教具學校可以統一安排,給學生節約大量的時間,為學生省去麻煩,讓學生可以直接投入到學習之中,享受動手操作的樂趣。但是對于簡單的教具,教師讓學生準備即可,在準備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思考,自己探究,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操作能力是小學數學的培養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適度原則,不能什么都采用動手操作的方式解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為了“操作”而“操作”,只要將數學課就必須要讓學生參與其中,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導致教學效率較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適度原則,合理安排教學中的操作實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技巧,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要遵循適度原則,合理設計操作實驗,在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