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赫章縣第一中學,貴州 畢節 553200)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以及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習慣于單向灌輸性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遭到削弱,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夠濃厚,這樣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強調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這樣便于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核心素養缺陷,增強數學學習上的主動性。對此,教師要減少數學教學的封閉性和機械性,要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主動權,增強數學課堂的互動性、開發性和趣味性,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如在學習“直線、平面平行關系的判定”這一課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開展自主學習競賽活動,先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選擇生活中的直線、平面之間的平行關系,然后總結它們的性質。必要時,還可以組織小組間的互動和討論,彼此之間開展提問與評價,讓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發表見解,敢于對他人進行質疑,最大程度發揮個人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整體上的學習效率。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致使學生的數學建模、數學抽象和邏輯推理等素質的發展相對滯后,很多學生甚至在數學問題上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系統培養非常不利。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大膽創新,在數學課堂上多創設一些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和探究項目,對學生創新與思考的過程進行正確的引導,保持好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自信、熱情和創新的勇氣。尤其是在數學習題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充分運用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在解題過程中運用創新思維,針對同一道數學題,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問題,或者恰當構造輔助元素,把陌生題轉化為熟悉題,實現一題多解,培養學生解題時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中,學生邏輯推理、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等素養的培養,都需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加強反思和質疑,在一系列的數學質疑和探索活動中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逐漸培育和發展。為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質疑精神和探索熱情,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積極創設具有層次性的問題項目,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數學問題的反思與探索活動中來。同時,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區別對待,改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質量。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反思過程進行引導,教師的提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對學生的求知過程和探索思維進行有效的監控,對于學生在其中出現的偏差要進行及時修正,讓學生保持學習與反思的正確方向。
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經常涉及到的用料最省問題、造價最低問題、利潤最大問題、方案最優問題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準確把握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建立數學函數模型,求解函數的最值,針對基礎稍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側重提問基礎知識,對基礎好的學生側重擴展和延伸知識,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反思、質疑與探索的興趣熱情,推動學生數學建模、邏輯推理和直觀想象等數學素養的有效發展。
優質而高效的數學課堂,必然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手段作為支撐,然而,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手段還不夠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意愿還不是很強,致使有些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也不利于發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尤其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敢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多元化的數學教學形式,嘗試不同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讓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更加活潑,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和有趣。同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部互動和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的數學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和集體意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加快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數學學科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大,高中數學教學要避免一味依賴課堂,應當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和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數學實踐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數學實踐中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領悟和體驗,在數學實踐中加快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內組織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做到“教學做合一”,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減少很多的思維障礙。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組織一些數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學以致用,實現數學學習與社會實踐的有效對接,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可以讓教學減少一些功利性,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協調化培養與發展上來,從而讓課堂內外的數學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學過程可以變得更加系統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