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秦
(巫山縣泰昌初級中學,重慶 404707)
問題導學的概念就是以問題來當做核心來進行教學的模式。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在進行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感覺物理這門學科存在著較強的抽象性,從而認為物理這門學科學習太枯燥,難度太大。而如果去運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則可以帶領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建設。當面臨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物理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追問”的方式,將一個問題進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難度也得到了分層,可以降低物理知識的難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質(zhì)量。
物理這門學科相對于初中的其他文化學科具有一定的難度,它是一門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的學科。所以,初中生覺得物理這門學科比較難懂。而如果想學好物理這門學科,學生必須要擁有一定的自主思維能力,對以往具有一定灌輸性和死板性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改變,進一步提升自身學習效率。那么怎樣才可以對學生的鼓勵自主思維能力進行提升呢?筆者認為: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物理教師去應用問題導學教學法,去精心的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讓學生以往存在著一定被動性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改變,讓學生在課堂上具有一定的主體地位,從而對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進行提升。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很多教師都運用了具有一定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能力以及思維的成長,這并不利于長久的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去運用問題導學法,有利于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第一,在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自身的思維相對于以往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對于傳統(tǒng)學生被動學習狀態(tài)來說卻有著很強的突破性;第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物理學學法,可以進一步加強教師對學生課堂主題地位的關注度。比如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教室首先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具有針對性的去設計物理問題。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在物理問題中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因素,來促進學生進行思考。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去運用問題導學法,有利于降低應試教育給物理教學帶來的限制,進一步推動物理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問題前置的概念就是在進行問題導學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預習過程中就提出問題,從而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驗,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舉個例子,當教師在進行“物體的沉與浮”這一課的預習任務布置時,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提出相關問題:阿基米德定律中的主要內(nèi)容是哪些?對浮力大小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是哪些?浮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哪些?運用這些問題,讓學生在進行預習的過程中積極對問題進行探討,學生的預習效果。運用這種問題前置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時進行問題導入是一個關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多樣性的導入方式,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進行教學內(nèi)容導入,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筆者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會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懸念性的問題,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并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成果。我們依舊以“物體的浮與沉”這一課為例,筆者首先去設計的一個問題情景:“將一個雞蛋放進成水的杯子里,然后向杯子里撒鹽,雞蛋就會慢慢的浮向水面;而另外一個也裝有液體的杯子里,雞蛋浮于液體的表面,往液體里面加鹽,雞蛋卻沉了下去。”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問:“兩個杯子里面加的都是鹽,但是為什么產(chǎn)生現(xiàn)象卻不同呢?”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教師這時就可以引入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想要知道為什么,學習了物體的浮與沉,大家就會知道。”運用這種具有懸念性的問題來進行課堂教學導入,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之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去運用問題導學法,可以對以往具有一定灌輸性,死板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和創(chuàng)新。在加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本篇文章對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物理導學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去運用問題教學法的相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