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芮奇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北京 100044)
從“陳茶館”的標志設計中我們不難看出一種濃厚的東方文化氣質,那是因為他的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視覺元素敦煌壁畫中的佛像手姿,具體為北魏時期莫高窟第435窟佛像中的持花手。敦煌壁畫中佛像的手姿是敦煌壁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巨多,技藝精湛[1]。手勢的內容豐富多彩,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之一[2]。
從構圖上看,敦煌壁畫中的手與人相關,整個手的動態線是與人有關系的整體,在壁畫里是人為中心而logo是以手為中心,當手脫離人體局部使用變成logo時需要保證自身形態的穩定性,所以陳幼堅首先調整了手勢的傾斜角度,使其重心平穩;由手姿到logo的轉變也是毛筆繪畫到矢量圖形的完美轉換,相比手繪效果,其logo的線條更加圓滑、飽滿、順暢,繪畫細節上,筆畫之間不是完全閉合和的狀態,但是在標識里線條完全封閉起來;線條處理上,陳幼堅的logo刪減了原有的手指甲,祛除了交叉線條,整體看上去更加簡約大方;手勢中原有的手持物是同樣表現技法的單線花,而陳幼堅將其logo中的手持物換成了以色塊形式表現的葉子,使整體的畫面效果更具沖擊力,同時葉子還完美體現出休閑養生品牌的產品定位;logo下方還加入了現代元素(英文單詞)相呼應,來表現中國傳統視覺元素與西方現代元素的結合,同時讓整個標志圖形與文字載體一致達到烘托主題的效果。
在敦煌壁畫中,大部分內容都屬于經變畫,意思就是對經文的解釋,壁畫中對主要人物的手的描繪都是和經文的主題思想相配合的,次要人物的手也是對其所描繪內容有襯托的作用。
沒人見過神靈的手,所以這些柔美的手只能依靠畫師們的想象,而想象又源于生活,于是那些皇妃、貴族、公主的手成為了畫師們的靈感來源。但是畫師們又沒有見過這些人的手,所以經過想象和藝術處理的手便更加的理想化和唯美了,再加入嬰兒手的純真、無邪、可愛的成分,就這樣誕生了唯美、大方、溫文爾雅敦煌手姿。或修長、或飽滿,敦煌手姿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審美。這恰巧符合了“陳茶館”純真、舒適這一休閑養生品牌的產品定位。
陳幼堅將其標志與敦煌壁畫中手勢形式和內容完美結合在了一起,做到了形式上取形同時他的內容和表現主題上又是合理的。敦煌壁畫的手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陳幼堅選取敦煌手姿作為logo的創作元素,就是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其創作來源。這種運用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經過改良后依然保留了敦煌手姿中變化豐富又含蓄的自由形體。他把敦煌手姿抽象化處理,襯托出安靜和平穩的特點,使其成為現代感十足的圖樣形式,同時也將含蓄而又有生命力的精神特點表現出來。在“陳茶館”的標志設計中,通過簡化、改造而形成的拿捏著一片茶葉的手勢圖形清新自然,并無濃厚、嚴肅的宗教意味,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平面設計中的傳統視覺元素要突破原有形式和應用范圍的局限性,從新的時代特點對其進行改造。與此同時它的形態、結構、曲線給人們帶來美感享受,它的輪廓是以曲線為主要成分,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圖案中普遍采用的曲線因素。
“陳茶館”的標志設計采用中國傳統視覺元素的同時,他的一系列延展事物都是圍繞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展開的。在陳茶館室內裝修設計中,桌椅采用的是明清風格中的方桌、圈椅,這一風格對于中國和世界家具設計都有深遠的影響,明清的太師椅和瓦格納的中國椅都恰恰說明了方桌、圓椅突出的中國元素,正好呼應了標志設計中“敦煌手”的中國風主題。該桌椅色澤明亮,圓包圓結構突出曲線之美。整體清麗優雅,實木材料貼近自然,雕有一些吉祥文字圖案,突出中國古典之美。除了桌椅之外,陳茶館的其他家居風格也呼應了“手勢”標志風格,陳茶館中的柜子使用了敦煌經典的大紅色,門的裝飾門的把手都使用了古代皇宮的大門的設計元素,為茶館增添古香古色的氣息,玻璃櫥窗中陳列的家居裝飾都是敦煌文物中的陶人、陶器的形象,給顧客身臨其境的感覺。室內整體色彩為暖色略顯昏暗,給人一種輕松、安逸、舒適的放松感。與此同時,周圍布有不同的大色塊窗簾,顏色提取的是敦煌壁畫中的色彩,更佳突出表現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室內裝飾物上,直接在空間中央放置敦煌半身佛像,與其標志設計中采用元素相呼應,表現了茶文化與佛教文化的文化內涵中的相似之處;企業形象宣傳上,陳茶館的名片和菜單等所采用的材質、配色都與陳茶館的標志、室內裝修上協調統一。
從“陳茶館”的標志設計中可以看出,陳幼堅在將傳統元素轉化為現代符號時,并不是對敦煌手姿外形上的簡單挪用,而是以西方現代的設計技法來表現中國傳統的視覺元素。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視覺元素的設計作品,應該是對傳統文化的概括和提煉,通過對陳幼堅的作品的分析,體會傳統視覺元素中蘊含的文化和審美內涵,既有利于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在現代社會中,又有利于展現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設計思想。陳幼堅代表了中國傳統視覺元素的平面設計,他連接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但是,并不是所有西方的藝術形式都適用于東方,所以對于中國而言, 應該有所選擇的去吸取西方設計,不要讓西方設計淹沒了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視覺元素的現代設計作品,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