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穎
(東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中心幼兒園,山東 東營 257200)
幼兒科學教育是支持幼兒在積極研究的環境中獲得寶貴經驗的過程。在幼兒園,發展幼兒科學研究技能是一項重要任務,教師需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創造教育條件,積極指導幼兒學習和探究科學活動。科學探究是幼兒發展系統的認知學習的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科學研究和得出結論是幼兒自我發展的過程。
美國科學教育標準指出,“探究”是涉及多個過程的復雜學習活動,包括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參考書籍或利用其他資源以了解現有知識;設計研究計劃;并根據現有研究情況進行多方面的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解釋;得出最終答案,然后將預測結果告訴其他人。因此,“科學研究能力”是指調查,研究和分析目標問題的方式和能力,它實現了在特定環境中對物體、生物和事件形成簡單的調查系統,然后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備收集數據,根據適當的數據進行解釋,最后就是交流討論研究結果。幼兒科研探究能力主要是研究調查,包括:對附近物體或事件提出問題;運用各種感官對物體,或事件進行觀察;使用各種簡單的工具來放大觀察值;根據可見特征或隱藏特征進行描述、比較、分類和評估;進行簡單的調查來收集、預測和解釋實驗數據;找出簡單的規律并得出結論。呈現多種記錄的方式(例如照片,簡單的繪畫等),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傾聽不同的意見。
幼兒天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環境充滿了好奇,在設計以科 學探究為基礎的活動時,教師應著重于對幼兒好奇天性的保護和培養,豐富有趣的活動使孩子們可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科學教育必須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并利用周圍的物體和事件作為對科學對象展開研究。因此,幼兒園的科學研究活動必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例如幼兒周圍的食物和玩具,并從這些事物中盡可能向幼兒呈現“科學來源于生活”的理念。如果探究的問題是幼兒感興趣或者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他們就會對科學產生不斷探索和學習的渴望,進而就可以感受到這個世界科學的魅力。
皮亞杰說過:幼兒的思考來源于動手實踐,動手實踐停了,思考也就停止了。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幼兒體驗到了各種科學元素,從而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他的目的不是強調需要幼兒學習準確的科學概念,而是在探索這一過程中獲得的相關經驗。因此,教師應考慮展開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并有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并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來綻開他們的思想和想象力,畢竟,孩子們只有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才能理解科學的真正含義,才會真正受到科學的啟發,提高了實踐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所學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探索和發現,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獲得了寶貴的成長經歷,在積極而有趣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身邊的科學。
在研究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對事物問題疑惑地情感體驗影響了科學態度的形成。我們不僅應著重于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還應著重培養幼兒對自然科學的關注,情感教育的價值有助于幼兒熱愛大自然、動物和植物,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和好奇心,主動學習和探索科學,在探索科學的過程中創造積極地情感體驗。同時,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失誤和困難,在面對困難時,會覺得不公平,產生不好的情緒是不可避免的,掌握應對這些負面情緒的方法,是我們積極營造幼兒良好的情境活動學習氛圍時必須要學會的。
作為幼兒園五項重要活動之一,科學教育活動通常著重培養孩子的興趣、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掌握科學原理的過程,科學的本質不是驗證已有的原理,而是要不斷探索獲得真理的過程,其實質是鼓勵和支持研究。這種“研究”不僅是科學領域學習的重要方式,而且是科學領域學習的重要目標,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提高他們的科學研究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