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慶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白藤小學,廣東 江門 529095)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摘抄是做讀書筆記最基本的方法,低中高年級皆可通用,只不過,不同年級在數量和內容上有其不同側重點。低年級一般要求摘抄五個好詞,一句好句;中年級要求摘抄十個好詞,兩句好句,一個優秀的作文開頭或者結尾;高年級要求摘抄二十個,三句好句,一個優秀作文開頭,一個優秀作文結尾。這樣一個階段式、遞進式的要求,既符合孩子們的發展水平,又給孩子們提供了“成就感”。當現在讀六年級的孩子回頭翻閱自己之前做的讀書筆記本,有的竟然有五六本之多,心中那股高興與滿足就甭提了。而這五六本看似平常的筆記本,不正為閱讀與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為了激發學生能進行持續的閱讀和積累素材的興趣,我還讓學生進行繪畫式讀書筆記。如,“老師,我可以在摘抄本里畫畫嗎?”四年級時,一個女孩過來,怯生生地問我。在讀書筆記本里畫畫?我靈機一動,何不引導他們作繪畫式讀書筆記?于是,我趕緊說:“可以啊,只是,你想畫什么?”“老師,我想畫一個花園,花園里長滿了花,每一朵花的花蕊就是我們的好詞,葉子上是優美短語,草地上是優美句子……您看這樣行嗎?”“好呀!好呀?”我真慶幸我剛才的決定,瞧這孩子說得多好!在那名聰明女孩的啟發下,我馬上在班上推廣了這種新型的讀書筆記方法。結果第二天,我收到了有史以來最美麗的讀書筆記本,幾乎每一個筆記本上面都畫了不同的畫:有的在“房子”里記錄好詞好句,在“太陽”里寫標題;有的在“風帆”中寫好詞,在“小船”里寫好句;有的在不同的“小魚”里寫好詞好句……用繪畫式讀書筆記,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做讀書筆記的熱情,還明顯地提高了讀書筆記的質量。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要收集寫作事例,剪貼式讀書筆記是不二選擇。剪貼式讀書筆記,顧名思義,要求孩子們從自己所看的報紙、雜志里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小品、名人故事、有趣圖畫等內容剪下來,然后分門別類地貼在筆記本上,并且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悟,注明內容的來源,以便查閱。正如杜威所說的“從做中學”,當孩子們在動手剪貼讀書筆記的時候,他就已經對這項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動手操作剛好是強化這一項勞動成果。但是,這一種讀書筆記方式適合中高年級的孩子,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剪輯,而不會把有用的書籍浪費。
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范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這段話,精辟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
小學生寫作文時往往覺得無從下筆,因此,老師借助文本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文中的佳句美段,及時加以揣摩、仿造,引導學生從仿寫中發現和掌握各種段篇的詞語搭配關系以及構段的特點,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仿寫要循序漸進,要根據各年級教學重點進行仿寫指導。如:三年級仿寫重點是比喻句和擬人句的運用,四年級仿寫排比句和夸張句的運用,五年級仿寫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寫出人物特色,六年級仿寫人物心理的細節刻畫。
在學習中,有不少課文結尾很含蓄,常常會使人覺得言猶未盡,好像故事還沒有結束,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聯翩。這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讓學生大膽去想象故事發展下去的結果應該是什么樣的,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新奇大膽的設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為題,讓學生寫漁夫和桑娜收留西蒙的兩個孩子之后是如何生活的,使課文的情節得以延伸,窮人那善良、勤勞的品質得以再次體現。
教學中,靈活地根據原文的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的續寫,這樣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創造思維能力,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以課文為基礎進行改寫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原文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依據,學生不愁“沒什么寫”,更主要的是為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如《鯨》,可讓學生寫《鯨的自述》;《秋思》這首古詩,可引導學生先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再改寫成一個小故事。又如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改寫為記敘文……同時,鼓勵學生應該善于應用積累過的好詞佳句,這樣,學生好學善用,改寫也就化難為易,也更有利于學生通過學用結合進一步提高作文水平了。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訓練自己對文本的敏感度,應有一雙深入挖掘課文內涵的慧眼,做個有心人,及時發現讀寫訓練結合點,緊扣課文引導學生練筆,多給學生提供練筆機會,巧妙設計,不斷豐富學生寫作經驗,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巧妙地運用小練筆演繹出作文的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