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霞 林通修
(社旗縣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南陽 473300)
物理教學屬于中職教育教學過程中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們學習理工類專業的基礎及前提。中職物理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們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但現階段的中職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物理課時不斷減少,影響了物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導致學生們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綜合物理素養的培養。
物理一直是較為抽象的一門學科,很多知識都是抽象的理論概念,教師難以用較為具體的言語簡單完美的為學生進行詮釋說明,對于天體物理、摩擦力等部分的教學更是需要學生自己進行一些想象和理解,這樣的學習對于一些文科思維偏重的學生來說是十分痛苦的過程,因此這就會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吸收效率也會相應的降低很多,甚至有的學生還會產生恐懼和抵觸學習的心理,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教學難度,而且很多后續內容的學習都是依靠基礎的理論概念部分,這一部分的學習基礎不扎實也會導致后續的學習產生連鎖反應的問題。由于職業中專學校的授課方式與初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教師教學的學生數量是十分龐大的,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進度都一一進行針對性的了解,教師的教課時間也有一定限制。
由于職業中專學校課程設置和設備數量的限制原因,導致無法對每一章節的每個實驗都實際操作一遍,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需要進行的實驗進行模擬,通過專門設置的實驗模擬軟件,讓學生觀看或者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對每一個操作步驟后會產生的情況進行實際效果模擬,最大程度上趨近于真實的實驗效果,讓學生有實際完成實驗的體驗和記憶,這種軟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可以反復操作,也沒有危險性,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模擬實驗,增強學生的記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針對某一個實驗細節進行講解也可以第一時間確保學生可以跟上教師的進度,這樣也可以彌補教學設備不足的缺陷。而且在實際實驗過程中,由于現實摩擦阻力、設備耐受度等原因會導致有的實驗只能在某幾個或是某個很小的區間段進行,加上有的實驗需要的實驗器材和操作過程難以實現,這種情況下模擬實驗就會充分的發揮其效果,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實驗的整個流程。
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受時間限制、空間限制的特點結合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及教學內容設計微課視頻,并將微課視頻上傳至學生們的學習平臺上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教師在設計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準備符合教學目標的物理知識點及教學任務等,通過學生們學習平臺設置預習任務,方便教師觀察學生們的預習情況。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完成之后可以在線上針對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或物理現象積極詢問教師,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開展相應的指導及解答,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效率[1]。或者教師可以在自主學習完成之后引導學生在學習群內就教學知識點展開討論,并將自己自主學習后的心得分享出來,促進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點,強化學生們的物理自主學習意識及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們學習效率的提高,營造積極濃郁的微課教學氛圍,促進中職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上述提到過中職物理課堂有些相關知識無法通過教師的單一講解讓學生得到直觀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虛擬動畫教學,對一些難以想象的抽象性情況進行虛擬模擬,讓學生更好的將抽象問題轉化為現實具體畫面,在天體運動部分可以用虛擬動畫讓學生感受到星球之間彼此引力作用的牽制,以及多個不同方向作用力作用下物體最終的運動趨勢,這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和記憶也會更加直觀,更加有說服力,當學生之后遇到相同類型的問題時在腦中就會以此為基礎進行理解和想象,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尤其在力學部分,單憑教師所說兩者互相接觸會產生怎樣的相反的摩擦力有時學生的想象力并無法完全的理解,有時是模棱兩可的理解了,當下次遇到同樣類型的問題時依舊會不懂,如果通過動畫演示為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就會更直觀的理解到物體受力的作用點和模擬情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通過實施信息化課前微課教學的形式、運用多媒體展示無法實踐的物理實驗教學及利用信息化技術設計課后針對性物理訓練等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措施提高中職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轉變傳統的枯燥、單一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們綜合物理素養的培養,為學生們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