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
(黑龍江省雞西市第一中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所謂互動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并增強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溝通,使得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得到增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為其日后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打下夯實基礎。因此,需要高中數學教師能夠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互動教學進行有效應用,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逐步提升。
要想確保互動教學能夠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被有效應用,首先需要數學教師能夠注重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得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進而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為其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提供保障。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數學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 解三角形》中“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這節內容教學時,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發展需求,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以往學過的“勾股定理”、“三角形內角和”等相關定理進行回顧。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新知識引導,逐步引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關內容;當學生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數學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驗證。在驗證時,有的學生的驗證思路并不清晰,這時數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然后詢問學生是否記得圓相關定律,再次互動中學生會想到可以借助圓完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驗證。
通過這種創設問題教學情境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對舊知識進行有效鞏固,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和掌握,使得學生對新知識充滿探索欲望,進而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能離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1]。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對學生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啟發問題,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呈現出來,多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打造一個具有開放性的數學課堂。因此,也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全面了解,并對學生的潛在能力進行激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己只需要對其進行適當提點,使得互動教學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數學人教A版選修2-1《第一章 常用邏輯用語》中“1.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這節內容教學時,數學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我是一只魚》這首歌曲,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緊張情緒會被緩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這時,數學教師趁著學生思維正處于活躍狀態,對學生進行提問:“歌曲好聽吧!那魚沒了水不能生存真的是這樣嗎?”這時學生會回答:“對!”借此數學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水就是魚的必要條件,以此加深學生對“必要條件”的理解。當再講解完充分條件后,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想命題問題,大家一同探討是“必要條件”還是“充分條件”[2]。
通過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疑問也能夠得到及時解答,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要想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教學實現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除了需要數學教師能夠注重上述兩點教學策略以外,還需要數學教師能夠注重互動評價的開展情況,促使學生在互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他人的優點,進而使得自身能力及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數學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數》中“1.1 任意角和弧度制”這節內容教學時,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與“角”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邀請學生回答之前所學過的與“角”相關知識,如如何測量角、1°角的定義是什么、弧長公式是什么等。當被邀請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該名同學的回答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其回答內容進行補充。最后,由數學教師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
通過這種互動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之前所學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框架,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效率,促使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3]。
在新課改視野下,需要高中數學教師能夠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有效運用,以此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突顯出來,進而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思維得到充分調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也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對上述教學措施進行有效運用,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為實現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目標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