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二中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是初中德育教師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面臨的全新研究課題。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方式需以結合社會主流文化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的個性化、全面化應用為核心,從而提升教學工作成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相結合,就是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容,以鮮活、動人、直觀、有趣的教學形式為核心教學方法,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思想認知,融入行為教育引導學生產生生活、學習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作為中國人應當為自己國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驕傲。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根,以“仁、義、禮、智、信”為基本的道德準則,傳承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主流文化價值體系的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對人的尊重、價值、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體現人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故只有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教育全體國民爭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之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向引導作用才會愈發明顯而強大。
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性質分析可知,其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關系緊密。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教材內容融入傳統文化學習、生活規則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規則意識,做一個有思想有文化的好學生,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為社會做貢獻以體會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和諧、美好,挖掘并實現自我價值。下面,筆者將以《守望精神家園》為例進行具體闡述,具體如下:
比如在教學《延續文化血脈》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習體驗,圍繞“文化血脈”關鍵詞,歷數中國歷史長河中那些璀璨奪目的文化成果,分為音樂、繪畫、書法、人文思想、傳統民俗等等,并通過這些傳統藝術、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總結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強化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
比如在教學《凝聚價值追求》時,教師應當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融入生活規則,所謂生活規則是廣義的,包括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道德準則等等,以“自我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為核心,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規則對保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從而自覺形成規則意識,遵紀守法的基礎上做一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之人。
社會實踐是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方式,從文化學習和精神培養兩方面入手,教師需引導學生參加如下活動:首先是參加公益性社會活動,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可參與社區環衛、綠化環保、敬老愛老等活動,通過集體性活動感受勞動奉獻的喜悅以及被他人承認贊揚的快樂;其次是參與傳統文化節日活動,比如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清明節烈士掃墓活動、中秋節做月餅活動等,體味中國民俗節日的深刻內涵,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然后是參與國慶、父親節、母親節等重要活動,開展“我為祖國唱首歌”“爸爸媽媽我愛您”活動,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高唱,為爸爸媽媽的辛苦付出而感恩,培養愛國愛家之情;最后是參與愛心救助活動,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兒童、殘障人士,培養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作為人的善良。
綜上所述,初中德育教師需通過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克服傳統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短板,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所以,初中德育教師應當在新教育時代中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價值和內涵,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積極優化教學方式,立足傳統文化學習、生活規則學習、引導社會實踐進行積極的教學探索,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形成正確、積極的思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