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慧圓
(崇仁縣寶水實驗學校,江西 撫州 344200)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英語語法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小學英語語法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新課程是再次強調,有效地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重視,使傳統的詞匯的語法解說改變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時,英語教學也要求教師從知識型教學向功能型教學轉變。英語的語法是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會話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教師認識不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就會在課堂上犯錯誤,把學生帶入學習的陷阱,使學生不能靈活運用語法,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這種情況在教學中經常發生,學生背誦一個單詞,可以說是很容易的,但不會使用,不能閱讀,不能做題。事實上,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這所學校的教師重視語言教學。家長不懂語法,只檢查單詞的記憶。這樣就脫離了英語語法,只學英語單詞,這樣英語語言表達就會變得支離破碎,隨著對單個單詞的理解,它們就不會在句子中使用了。
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大綱中的要求相對較低,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并不重要,在教學中也有提及。英語教學只注重聽、說、讀、寫,忽視語法教學。因此,學生在英語表達中經常犯許多錯誤。許多學生不能完整地閱讀英語作文,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
學習一門語言不僅要能認寫,還要能說、會聽、會用。然而,中國的英語從小學起就一直是啞巴。學生只能閱讀英語文章,會拼寫英語單詞,不能講好英語或聽懂別人說的英語,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另外,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單一。如果我們對相關知識做一個粗略的解讀,那就是膚淺的知識,不是很實用的語法知識。在一個教師的教學中,學習語法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單一的語法教學方法阻礙了小學語法教學的發展。
我國英語語言環境不足,嚴重制約著英語教育和學習水平的提高。為了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條件,在課堂里可以創造語言環境。例如,在英語課上,老師和學生必須用英語說話。對于小學來說很難,因為小學的課程比較簡單,所以潛心式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有效的英語交流活動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經過一個時期的適應和實踐,可以滿足英語課堂的教學要求。
語法課注意梯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解決語法問題。不能要求學生馬上回答。我們想強調的是學習過程。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與他人的對話、交流和討論,達成理解,形成共識,確立自己的知識。我們通常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設定梯度。(1)教師舉例子,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例子。(2)學生仔細觀察,討論,分析例句,初步總結語法規則。教師應該立即提出提案,回答學生的提問。(3)教師應當客觀地評價和補充學生總結的語法規則。(4)學生練習時,教師提供多種形式的問題。例如,選擇、填空、翻譯和理解課文,并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把握情況。
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使用它。所以,老師應該抓住每一個學生鍛煉的機會,讓學生接觸英語,體驗英語,熟悉英語。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英語溝通氛圍,學生要體驗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然后轉移到其他類似情境,What do you usualy do on weekend ?組成學生小組,模擬朋友之間的對話。這種情景不但容易實現,而且強調語法知識,使學生在有趣的模擬練習中掌握功能句型的運用。
由于年齡的關系,小學生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興趣,小學英語語法學習也是如此。因此,在這項活動中,教師要想保持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積極性,就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知識保持新鮮,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Colours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色彩相關知識時,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提問法等。在主要內容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色彩相關的游戲,讓學生練習“It is…”句型,這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不僅能使學生感到新鮮,而且能極大地激發他們對英語詞匯的興趣。隨著游戲的發展,學生對顏色詞的記憶和語法的運用也會加深。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提倡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使用語言。學生必須通過語言的接觸、理解、實踐和運用,逐步實現語言的內化和整合,從而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例如,在I want to…學習時,教師通過國慶假期活動介紹本課的重點,讓學生接觸和感知新的語言運用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種句型的意義。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提出了創建學習情境;設定梯度,正確引導,分層次學習語法;語法在交際訓練中的運用;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步一步解決困難等策略。在小學階段,要開展簡單的語法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聽、說、讀、寫等技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