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萍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二中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中學歷史教學中科學應用經典影視作品是中學歷史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趣味性的根本方式。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師需立足經典影視作品的趣味性、引導性、拓展性等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自主思考能力,這樣才能優化教學方案,實現中學歷史教學在當代教育中地大躍進。本文將以三國為例進行如下探究。
課前導入的過程即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在此環節中應用的經典影視作品應當以有趣為主。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選擇以野史為背景而創作的經典影視作品,因為這類故事一般都是站在獨特的歷史視角下分析歷史人物的命運以及歷史事件的偶然性。
比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三國時期英雄豪杰輩出,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更是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英雄描寫得非常立體。教師在教學導入階段可以選擇關羽這一人物,播放歷史劇《三國演義》中《關云長刮骨療毒》的經典影視片段,真實歷史上,關云長當然沒有刮骨療毒,但這段影視作品的描寫無疑是將關于的大丈夫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將華佗精湛的醫術展露無遺,影視劇中“關羽刮骨時與人對弈,療傷局罷之后,一碰石凳而見其碎成齏粉”的片段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會思考“刮骨療毒得有多疼啊?關羽是如何忍住的啊?”不禁產生想要了解關羽的想法。總的來說,課前導入主要是利用野史故事中的傳奇情節激發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興趣,先不論歷史真假,學生自會產生想要了解的念頭,這樣就能引導他們帶著問題積極閱讀教材內容,引入課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插穿經典影視作品可以有效引發學生思考,前提是需要教師靈活科學的應用經典影視作品。所謂靈活即能夠以經典影視作品引出教材內容,并提出引導性較強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分析,所謂科學性即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
比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教師的可從分析歷史人物入手引入歷史知識,播放歷史劇《三國演義》中《曹操馬踏青苗,割發代首》的經典影視片段,以有趣的故事引出問題:“曹操頒布法令,馬踏青苗者斬首,但為何自己違反該法令之后卻可以割發代首呢?這說明了什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曹操是一個會作秀的政客,通過割發代首免去死刑,但也有的學生說古代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割發是對人極大的侮辱,所以曹操選擇割發代首是忍辱負重的表現。通過討論,大家根據這段影視情節就可以了解曹操的性格特點以及古代的文化觀念,提升歷史人物分析能力。總的來說,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經典影視作品是激發學生想象思考能力的好方法,以“小情節”處引導學生思考“大問題”,體現教學引導性。
將經典影視作品與教學難點相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傳統歷史學習中,學生在解讀歷史材料時只能“憑空想象”,從而產生很多問題,而經典影視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歷史人物形象,從而讓學生的“想象”落地,許多教學難點就可迎刃而解。
比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大家對張飛的樣貌不甚了解,只能從文字描寫“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中覺得張飛是一個“丑男”,繼而主觀臆斷:張飛定然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只是一介莽夫。教師可播放歷史劇《三國演義》中《張飛據水斷橋》的經典影視片段,先讓大家對張飛的形象有所了解,盡管張飛是“丑男”,但“命手下在林中鞭馬揚塵”“據水斷橋”的情節也顯示張飛也有一定的謀略,這樣就能讓血生結合影視劇片段正確解讀歷史人物,避免陷入“主觀臆斷”的錯誤分析中。
總的來說,利用影視劇構建立體化的人物形象,可以讓學生的想象有所依憑,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時也容易通過“聯想記憶”而將其記住,并且還能客觀、細致、全面分析歷史人物,避免受到錯誤經驗的影響。
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優化教學引導模式作為科學應用經典影視作品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是中學歷史教師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面臨的全新的研究課題。新時代的教育引導模式需以解決傳統中學歷史教學的問題和不足為基本切入點,融合經典影視作品,立足課前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教學穿插引發學生思考,難點融合加強知識理解這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教學分析,從而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