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重慶市華鎣中學,重慶 401132)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策略是初中語文教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增強教學質效的根本方式。基于素質教育實施視域,初中語文教師需明確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立足人本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改變以“智育”為唯一目的“單向授受”教學模式,為語文寫作教學開辟一條新路。
學生缺乏寫作熱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教學引導策略有問題,無法啟迪學生的寫作思路,比如在教學中只是單方面強調好詞好句的應用,強調開頭、結尾的寫作方法,這種近乎“模板式”的教學引導方式不僅無法實質性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嚴重影響其創作熱情。第二點是學生缺乏必要的情感體驗,即看到一個題目后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如何正確、恰當、人性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導致寫出的文字或無病呻吟,或清淡如水,長此以往,學生毫無成就感,自然也喪失寫作熱情。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奔w智慧要遠比個人智慧更能取得可喜的學習成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單向授受”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陷于被動,“教師講什么我就學什么”,這種想法在大多數學生心中滋長蔓延,逐漸便喪失自我思考能力,始終秉持“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極容易忽視團隊學習和互動借鑒,自然無法獲得全新的寫作體驗和思路,寫作水平自然無法提升。
科學的學習策略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在自主學習策略當中,教師需深入領會“自主學習”四個字。所謂自主學習并不是完全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練,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格外重要,即以引導為核心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最終產生寫作熱情。那么,具體都有哪些教學方法呢?筆者以《千里共嬋娟》為寫作主題進行分析。
首先是古詩詞引導,我們都知道,“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名篇《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營造良好的古詩詞意境,即營造“詩人于月下思念親人”的感人場景,引導學生移情入景感受親人之間濃濃的思念之情,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加入古典音樂讓場景更加鮮活而靈動,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沖動,最終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其次是故事引導,“嬋娟”即是“明月”,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圓月是團圓的象征,缺月是離別的象征,結合我國神話故事傳說,月亮之上的廣寒宮中,嫦娥懷抱玉兔一直在思念著人間的后羿。有關月亮的故事有很多,教師可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嬋娟”二字背后所隱含的中國古典文化,從而豐富寫作素材、拓展寫作思路,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
最后是情感引導,也可以說是生活引導,“千里共嬋娟”寫出了詩人期盼離別親人之間身雖千里相隔,心卻近在咫尺的一種美好愿景,那么,自己有沒有最喜歡、最思念的那個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師以“嬋娟”過渡到“思念”“愛”等主題思想,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經歷入手回憶離別的傷感和相聚的美好,心中有感而發自然真情流露,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
小組合作即借助集體智慧優化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我們都知道,初中語文寫作難度很大,許多學生難有思路,也缺乏寫作方法,為了照顧他們的學習需求,教師需進行科學分組,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補有無,方可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和思路。那么,究竟應如何科學分組,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寫作主題進行分析。
首先,教師要對全體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有所掌握,如上述分析的那樣,可劃分為學困生和學優生,學困生普遍缺乏寫作思路和方法,而學優生則思路開闊,方法多樣。如此,教師可采用“2-4”的分組方式,即兩個學優生和4個學困生分成一組,如此一來,學優生就能作為組中的“小老師”教給學困生必要的寫作知識和技巧,而且生生之間交流互動毫無壓力,互動學習效果要比教師言傳口授好得多。其次,教師根據寫作主題給每個小組安排不同的寫作角度,比如一共分成了3個大組,寫作角度也相應選擇3個,分別是“生命的苦難與幸?!薄靶闹械淖8!币约啊皦粝胝者M現實”,每一組學生根據特定的寫作角度共同創作一篇600字的文章,創作完成之后派代表進行展示,說明文章立意、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如此就能進行組間交流,于他人的表達中獲得寫作經驗,接受思想啟迪。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需在教學引導方法的輔助下才能克服教育短板,從而突破傳統教學困境。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基于人本教學理念深入分析教學引導方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積極優化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在教學引導方法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快樂學習。以上的分析論證雖然只是筆者的個人建議,但是仍然希望能夠為各位初中語文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幫助,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