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嬌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雩山中小學,江西 于都 342300)
古詩文有著深厚的內涵,充滿崇高的精神,蘊含著古人的智慧,閱讀面比較淺的初中學生很難做到全面、深入理解。所以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化思路里,學界提出了幾種優(yōu)化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從心理層面和實踐層面入手,植根古詩詞學習理念,進而幫助初中生學好古詩詞。
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導人是否引人入勝,直接影響學生對這節(jié)課是否感興趣。不少教師在導入古詩詞教學時一般都會涉及到作者的有關情況,如古詩詞的作者的簡歷、創(chuàng)造古詩詞的背景、古詩詞的內容、古詩詞的情感等等。如“昨夜西風瀾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古詩詞是創(chuàng)作者的嘔心瀝血,是他們獨特人生體驗的結晶,但是這些內容直接向學生介紹的話,學生會感覺到很枯燥,而且在課外資料豐富的今天,學生也很容易地找到這些內容。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因此,我認為教師在導入時創(chuàng)新形式很重要。比如,教掌《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的導入,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以前學過的詠月詩句以及這些詩句所表達的情感,然后切入到(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的教學。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在我們教學古詩詞時,不能過多地延伸教學內容,而忽視在有限課堂內的教學任務。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篇章作為其中的精華部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積淀也應該是一脈相承的,無論經過了多長時間,這種情感同樣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而古詩詞本身盡管字數(shù)不多,言語簡潔,但所表達的情感卻是十分完整的,無論是直抒胸臆還是寄寓哲理,都有一定的技巧所在。因而,古詩詞實則是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只要讓學生靜下心來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刻內涵和動人的情感。如在進行《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詞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蘇軾在中秋月圓之夜對弟弟蘇轍的掛念,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美好寄托和祝愿,將個人血緣親情上升到一種全人類的情感寄托,學生應當要從中看到作者的博大胸懷。而《迢迢牽牛星》一詩又描繪了一種古典神話傳說的美感,語言平白淺顯,情感基礎躍然紙上。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先讓學生明白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接著帶領學生投入其中感受情感的表達方式,從而在無形之中提升思想道德意識和情感表達方式。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師往往在這樣的情感引導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無法表達出深刻的情感,進而讓學生無法從教師的講述中感受到詩詞的情感之美,自然也就不容易形成敏銳的情感觸覺。因此,教師在往后的教學中,需要形成獨特的情感引領特色,獨樹一幟,通過運用不同的情感分析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和感情,從而在學習中深化自己的情感表達。
評價方式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益,語文教師不僅要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還要對評價方式進行積極改變,讓評價方式更加具體化、合理化。有效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去學習古詩文,學生會基于欣賞的角度去閱讀古詩文,而不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對古詩文進行背誦。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不要拿“標準答案”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限制,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抑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要對學生給出的不同見解表示贊賞,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實際上,對古詩詞學習的探討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火熱的話題,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督促下,更是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理性來看,我國的古詩詞教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fā)展基礎,成效頗豐,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也無需著急,以現(xiàn)存問題為導向,逐步進行改進即可,慢慢就會出現(xiàn)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