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康樂
(新疆庫車市實驗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學生的體質發展狀況雖然呈現出穩中向好的趨勢,但是仍然停留在較低水平,爆發力、力量、速度、耐力、肺活量等指標偏低,亟待得到改善。初中階段是學生體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此階段開展積極有效的體育教學,將會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學校體育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該文件體現出國家對于學校體育課程的高度重視,也為體育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把“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是21世紀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為了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初中體育教學要轉變教學理念,重視體育與健康教學,完善硬件設施,轉變教學方式和授課形式,開展分層教學,重視競賽和健身相結合,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首先是部分學校硬件設施不足,體育健康課程受限,想要完善落實體育教學課程,最基本的要求是場地和資金的支持,但大部分中學都面臨著硬件設施不足以及資金短缺的問題,這對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有不良影響。另外體育器材不夠完善以及管理不當,校園跑道年久失修以及體育器材閑置率高等都是影響體育課發展的一項因素。還有體育教師人才結構不平衡,師資力量薄弱也都會影響體育教學的發展;其次,中學體育健康教學未能得到應有的關注,雖然課程改革早已實施,但大部分學校過度追求升學率,而輕視體育課程的現象仍然存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了體育課程的發展,對于體育工作的開展也有一定阻礙作用;再有,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觀念相對落后,和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學科是保證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門學科,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這點,這種落后的觀念不僅影響體育課程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健康體魄的塑造[1]。
中學體育教師要從轉變個人的教育理念入手,強化個人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性,要高度重視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課程指導,要意識到體育教學是實現全民強身健體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重要基礎,對于國民素質的培養有積極意義。要從學校方面入手,強化教學改革,更新教學理念,從體育與健康教學入手強化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強化學生的健康水平。
因為辦學資金有限,所以大部分學校都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必要的教育支出上,對于體育經費的投入較少。所以學校方面要多途徑地籌集體育經費,吸收一些社會力量,特別是農村中學,因為地理條件受限,資金不足,體育器械較為緊缺,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重視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在積極爭取體育資金投入的同時運用簡單的器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體育基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引導學生完成體育課程,保證學生能夠實現充分的體育鍛煉[2]。
想要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最關鍵的一點是體育教師要意識到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策略教學,要重視體育知識的培養和技能的鍛煉,要重視學生創新素質的養成。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習的主體性,比如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要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嚴格的估計及預判,保證思維的準確性以及運動活動中的靈活性,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中學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不同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分組,比如在進行籃球行進間運球投籃的教學時,可以將籃球基礎較弱和較強的同學分組,對于籃球基礎較弱的同學可以進行運球練習,行進間投籃徒手模仿練習或者進行運球接停球籃下拋球投籃練習,這種簡單的模仿形式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總結規律,進一步掌握相應技術。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有重點地指導其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進行三人半場對抗練習,達到教學提升的目的[3]。
學校方面要重視體育競賽和健身運動的結合,體育競賽不僅要重視競爭性,還要兼顧健身和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終身體育和生活體育的教學目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身體素質水平進行適合大部分學生的競賽項目,可以以集體項目為主,讓學生在競爭的氛圍中實現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強化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在培養競爭精神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體育教師要盡量選擇簡單有趣的體育項目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吸引學生的參與,在課外舉辦一些體育類的競賽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內外生活。
對于中學生來說,體育教學課程十分重要,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對于其素質培養也有積極意義,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視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積極落實各項教學方案,真正達到體育教學強身健體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