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娟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第五小學,寧夏 中衛 755200)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會學習到更多的生字、詞語,然后將內化的知識不斷地運用在更多閱讀水平提高的過程中,而通過閱讀所提高的能力往往需要寫作檢驗。所以寫作對于小學生語文能力的考察往往是全面的。它不僅關聯著學生能否將自身的語文知識實際運用在自己的表達過程中,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和社會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是學生接受語文教學開始的初端。所以,我們要從這個時候便有效率的解決掉閱讀教學中所存在問題,為小學生接受更加全面的語文學習提供動力。
許多小學教師受到了應試教育的思想,他們在不斷進行學生能力提高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知識灌輸和題海戰術的引導方法。學生即便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閱讀練習,但是往往無法從自身的內心出發,對于語法的運用和文章結構的梳理達不到一定水平。這樣的閱讀不僅沒有方向,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困惑和無趣。他們會在反復練習的同時產生更多的厭煩感。其次,便是教師自身的引導方式。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由于無法及時的更新,他們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指導不能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甚至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學也是沒有特殊差異的。這樣會使學生無法正視閱讀是怎樣的能力應用。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將閱讀教學真正的問題解決,所衍生出來的更多問題也會使小學語文的整個教學過程表現出整體方向的錯誤。
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會在課堂上頻繁地提問,很多教師曲解了提問式教學的意義,將其停留在了形式主義。閱讀教學提問在于質量,而不是數量。如果教師提問的問題太多,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問題疲勞,甚至會讓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這樣既不能保證課堂效率,又會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所以教師在提問時,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而是要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可以獲得實質性的知識和進步。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豐富的閱讀內容提升閱讀的新鮮感,以此提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更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方式。比如,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提前設計好PPT或者與教學相關的短視頻,在正式閱讀前為學生播放生動有趣的視頻或者PPT,這樣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課堂閱讀中,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為學生搜集一些與抗戰時期相關的視頻,同時在視頻中要有與狼牙山五壯士相關的介紹,像五壯士都叫什么名字或者是擔任的職務以及性格等,在閱讀之前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這樣的視頻調動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讓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能夠深刻了解《狼牙山五壯士》所講內容,以此拓展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當學生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五壯士的看法大膽地描述出來,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首先,我們要引導學生放下所有對于閱讀教學的誤會和錯誤的態度,真正的從頭開始,讓他們認識閱讀到底是培養自身何種能力的一種教學。從閱讀的素材積累出發,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積累,如何通過素材去找到更多的欲望和靈感,使他們的閱讀先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感,才能使水平的提升得到正確的保障。而且素材的積累與生活也是離不開的,我們要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尊重生活、感受生活。不同的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畢竟也是不同的,這樣的差異性同時也是寫作的特殊性,對于自身是一種豐富的應用資源。
當閱讀課堂結束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夠得到人的認可與鼓勵,只有教師及時給予表揚才能夠將學生的內在潛力徹底激發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和可定,讓學生可以真實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充分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進閱讀教學活動中,提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其生活閱歷有限,語文基礎薄弱,所以寫作最大的障礙就是無從下筆,看到寫作主題時無法產生聯想,從而寫作水平難以提升。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豐富閱讀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閱讀,以此擴展學生知識視野,使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流暢而自然的寫作。首先,在課堂閱讀中,教師要改變以往被動灌輸閱讀知識的教學方法,采取提問引導式的新型教學形式,以具有導向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自主閱讀,主動獲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還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和積累寫作素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其次,教師要加大課外閱讀力度,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堂閱讀教學的有力輔助和補充,為學生推薦適宜的課外輔導材料,將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填充學生生活每一角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進一步擴充學生的寫作素材庫。
總結:只有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為學生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