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育方式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教育環境下理論性教育的提升之本。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生活化教育要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的引入,在工作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發展中來,進一步促進其個體素質的提高。現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的特點主要源于其受傳統教育理念帶來的影響,在教育工作當中所落實的教育活動和實際生活有所差距,導致學生認為思政教育課程和自己的實際生活毫無關系。所以,在新的教育環境下,要避免傳統的理論性教育內容,在教育工作當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個體的思想不足,在強化其個人修養的同時,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發展能夠讓其實現思想素質的提高,使實際教育工作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強化其對思政教育的感受。在重視其個體差異的同時,強化其生活體驗,讓其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夠幫助其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可以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對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來說,生活化的教育能夠提高教育工作的質量,保證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改變傳統的瓷板形式化的教育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課程發展,在獲得學生認可的同時,提高其學習興趣,保證高校思政教育課程得到有效落實。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對于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內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積極意義,思政教育生活化是國內教育領域的新突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要將大學生思政教育課程落實到生活上是教育改革創新的體現,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為本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體現,這對于國內教育領域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是新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
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點是要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性的發展,所以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精神需求,開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教育中鼓勵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強化其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塑造積極的思想認知。高校教師要掌握學生的生活環境及成長背景,要從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思政教育課程當中認真貫徹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實現和學生的良好溝通,為學生思想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是社會人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證[1]。
過去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往往較為死板統一,一些假大空的理論解說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新的教育形勢下,高校教師要重視思政教育的生活化發展,使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其個性化發展設計教育內容,要融入生活的實際情況,將抽象的思政教育內容轉換為和日常生活相貼近的教育內容,在生活中尋找教育素材,讓學生明確思政教育的根本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這種平易近人的思政教育內容更符合現代大學生的精神需求[2]。
高校教師要結合現代化的教育方式,強化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比如在授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育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現在很多學生都有智能手機等現代化的通訊設備,所以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將教育的生活化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盡量地融入信息化、電子化的教育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現代交流手段展開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用社交軟件和學生加強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是新的社會環境下更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的教育模式。另外要重視思政教育理論和社會實踐的融合,教師要重視教育工作的社會實踐落實,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和社會模擬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和學校溝通設計出教學規劃和大綱,按照學時和學分的規定爭取經費支持,組織大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并和社會建立與所學專業相聯系的實踐活動,可以和勤工儉學、擇業就業以及創業創新等內容相結合,這樣既能強化教育教學水平,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畢業的就業和個體發展也有積極作用。另外,教師也可以帶學生參觀一些革命陣地,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課外課堂的教育作用,為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高校輔導員也要重視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問題,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在工作中重視對學生的服務,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特別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掌握其內心想法,積極和學生互動并隨時和家長溝通,細致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家長的意見和想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強化學生的思政教育[3]。
生活與教育密切相關,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相結合,對于解決現實問題、轉變教育者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多方面入手,強化生活化的教育對策,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為目的,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個體發展,為社會的整體進步提供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