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小園
(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00)
琴童自身的因素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影響其學習二胡的因素之一。因為對于琴童而言,學習二胡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必須從小打下堅實的基礎。但由于很多琴童本身對學習二胡的態度較為敷衍,產生這類原因一方面是琴童對二胡的學習毫無概念,只是一時的興趣,盡管等到其逐漸漸入佳境,學習效果還是難以達到預期;另一方面琴童學習二胡大部分是在父母或者教師的“威逼利誘”之下,但其實其自身并未完全投入其中。其次,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小學生琴童中只要不到20%的人選擇是完全出于興趣來學習二胡,在中學生期琴童中也只有10%的人選擇二胡是出于自身興趣。這些數據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是琴童自身的原因,他們自身并沒有興趣去學習二胡,學習效果自然而然也能預見【1】。
目前,“中國式家長”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所以家長也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家長的認知能力與思維方式是直接或間接影響琴童音樂教育成果的關鍵因素。在不同的家庭中,家長的思維方式和教育觀念不一,琴童學習二胡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態度要求嚴苛,善于與老師溝通交流并且做事較積極的家長,琴童學習二胡的效果也會有所提高,家長在其中也往往能樹立正面的教育形象;反之,態度敷衍,缺乏與教師溝通并且做事較懶散的家長琴童的音樂教育成果也比前者的家長相差較多。因此,面對這些問題的出現,家長應樹立大局意識,與教師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在強調音樂技能方面學習的同時不能忽略琴童學習音樂和過程的感受。因為只有這樣,琴童學習二胡的興趣和熱情才能高漲,從而使得他們在二胡的學習中收獲到快樂和成功的感受【2】。
影響琴童學習二胡因素除了其自身和家長方面的影響,二胡本身技術技巧的影響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琴童與常人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技巧有所區別,他們需要從小接觸和學習二胡的各類技巧,在“童子功”的養成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技能。尤其是在初學階段,琴童可能在學習很長一段時間之后依舊不能完整地拉出一句譜。而且由于二胡在民族樂器中屬于拉弦類的樂器,這就對右手拉弓的姿勢和角度要求十分嚴格,但琴童年齡較小,身體和心理上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初學時較難控制好弓子的角度和姿勢,演奏出的聲音也就較為刺耳。其次,像琵琶、阮等彈撥樂器都有很多小孔,這就需要學生不僅具備細膩的控制按弦按孔技術,還必須在一定參照物的基礎上演奏。二胡的學習則需要靠琴童自身大量的練琴和靈敏的聽覺去把握音準,但這個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大部分家長和教師未親身接觸過視唱練耳等方式的訓練,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指法弓法都是正確的但聽著就是不太對勁,其實這就是音準的問題了。音樂是每個二胡演奏者一年甚至終身學習的關鍵因素,一旦音準未掌握到位,孩子的二胡演奏也難以順利完成,尤其是對于琴童而言,他們從小接觸二胡,如果一開始就出現音準問題,糾正則會成為纏繞琴童一生學習二胡的最大阻礙因素。因此,在影響中小學琴童學習二胡的眾多因素中,無論是琴童自身還是教師都應對音準問題引起充分重視,通過不斷模擬訓練和日常的專業訓練等多元化訓練模式幫助琴童掌握正確的音準,提高其學習效率【3】。
由此而見,影響琴童學習二胡的因素在目前的音樂教育事業中是不容小覷的。琴童學習二胡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與它息息相關。因此,在現代化音樂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不僅應深入琴童二胡學習的每一環節,促使其節奏控制與分析做到全面化、復雜化,從而適應現代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還應提高自身音樂核心素養與專業技能,為琴童的音準控制與節奏分析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同時,隨著我國精神消費需求的不斷上漲,教師還應推動二胡藝術內容形式與體制機制的創新,通過塑造琴童較強的演繹能力、提高琴童學習二胡技術技巧等途徑幫助琴童重新愛上音樂,全身心地投入到二胡學習當中,盡管目前這些影響中小學琴童二胡學習的因素尚未解決,家長和教師還有琴童也應從大局出發,在逐漸穩固琴童音準的基礎上慢慢掌握到二胡學習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