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嬌
(云南省鳳慶縣第一中學高三456班,云南 鳳慶 675900)
泱泱大國,赫赫文明,筑夢路上,高歌猛進,中華文明歷經千年,長盛不衰,而今的中國正以一個大國的面貌迅速崛起,在世界舞臺上展露風姿:“一帶一路”,熠熠生輝;大國利器,冷然出鞘;水袖青衣,雅俗共賞;舉國上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幾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點到面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由原來極少數國家加入,到如今100個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亞投行,絲路基金更是推動了“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發展。隨著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可不斷增強,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之下,中歐列班成功開通,一批批新產業新項目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一條以合作、開放、共享、互利為主題的絲路向遠方鋪展。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中國沒有吝嗇自己的技術,而是通過不斷深入改革,擴大開放,用開放、包容的姿態,與沿線各國共同發展,盡自己所能地推動各國合作共贏,在外交上,始終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為維護世界穩定注入新動力,彰顯大國風范,推進中國夢的建設,而今后,中國也愿意在國際舞臺上承擔更多責任,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高鳳林為火箭筑“心”,為民族筑夢;張渠偉精準扶貧,甘心失明……他們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為祖國奮斗,雖九死其猶未悔,他們中,有人扎根在航天焊接領域,有人奮斗在脫貧一線,認為即使失明也值得,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01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開工建設,讓中國制造再次驚艷了世界,回想當年,中國人自己修筑的京張鐵路遭到外國侵略者的質疑,他們自以為沒有他們,我們根本不可能自行修建鐵路,在他們袖手旁觀,準備看笑話時,詹天佑下定決心一定要修好中國的鐵路,于是他帶領團隊攻堅克難,自主設計出了“人”字形線路,給外國侵略者沉重的回擊。如今,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再次彰顯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中國創新的力量。
2019年7月,中國制造的又一力作“雪龍二號”正式加入我國的極地考察隊伍,而在這輝煌的背后,是總設計師吳剛和他的團隊用十年的艱辛和困苦一步步打拼而來,他們認為設計圖紙中的一筆一劃,代表的都是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所以對每一個環節都追求極致完美。在“雪龍二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科技的進步,更看到了科研人員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精神。
大國利器,冷然出鞘,中國的發展,必將震驚寰宇,讓中國成為我們華夏兒女的驕傲,讓中國成為世界的驕傲。
生旦凈末丑,五顏六色的臉譜,臺上輕拂的水袖青衣,想必你也猜得出它是中國的國粹——京劇。在今天的中國,這位寂寞的舞者遇到一個舞壇新秀——廣場舞,在城市的廣場上,亦或是空地上,有唱念做打的,有“動次達次”的,當兩股歷史潮流交匯時,便迸發出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或許,談到京劇和廣場舞,有人會想到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可正是因為高雅和通俗的融合,使中國的社會煥發出別樣的光彩。京劇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國藝術文化長廊中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仿佛那咿咿呀呀的唱腔響起就讓人想到藍臉的竇爾敦,黑臉的張飛;而廣場舞作為一種全民健身,簡單易學,雖沒有京劇那樣的精益求精,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辛苦,卻也是大媽們娛樂消遣,鍛煉身體的方式。
一個經歷了歷史的積淀,一個是蔚然成風的全民健身,中華文化以其特有包容性,讓京劇和廣場舞奏響全面小康的時代強音,向世界展現出中國人民的幸福。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疫情的到來,讓中國經歷了一次大考,黨中央作出一級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響應,各地政府紛紛采取行動,頓時,不見了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街道,不見了萬家燈火通明,這一年,注定不凡。
我們的家人——武漢,生病了,隨即全國各地一批批的醫療隊伍奔赴武漢救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拉開了序幕,我看到了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奔赴疫情前線,他的出現,讓驚慌的人們安定下來,他說,病毒可能會人傳人,于是那一個個衛士般的小口罩便緊緊護住自己身后的人,讓我們安心的,還有那些辛苦的醫護人員,他們的臉頰因長時間佩戴口罩,被壓得紅腫過敏;為了節約時間,他們穿上“尿不濕”;病床不夠,便集體睡在醫院的長廊上;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女護士們剪掉飄逸的長發,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每一個生命,雖然在厚厚的防護服下,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的眼睛,但那堅毅的目光,透著必勝的決心。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也紛紛響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一些志愿者紛紛加入抗疫隊伍之中,主動為社區的居民進行體溫檢測,為人們送上生活必需物資。
疫情之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沒有不可戰勝的困難,因為我們的身后,總有那么一群胸懷祖國,心有大愛的可愛的人,他們是我們堅強的后盾,他們為我們披荊斬棘,他們帶領我們朝著中國夢不斷奮進。
雖然中國的疫情已初步得到遏制,但世界局勢依然緊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地向世界各國傳授經驗,派出專家組支持各國抗疫,為各國捐送物資。“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是日本在給中國的回信中所寫道,既表現了對中國這個大國的認可,也寄托了希望和中國一起合作抗疫的希望。我相信,在各國人民的一起努力下,世界會重回正軌,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迎來春暖花開,萬家祥和。
幾十年的風雨兼程,中華民族始終在筑夢路上砥礪前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氣概,和“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的民族自信,積極進取拼搏,讓中國在筑夢路上再創佳績,讓中國聲音響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