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薇薇
(河南省商務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中職院校中開展學生德育工作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在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職院校中,幾乎都有相對應的德育工作安排,但實際開展情況卻不盡人意,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學生缺乏對德育學習的興趣。學生缺乏對德育學習的興趣,一方面與學生自身有關,而另一方面又與學校對德育工作的安排和開展情況有關[1]。和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對德育學習同樣如此。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長時間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職院校作為社會專業人才的培養搖籃,往往過分注重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許多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浮于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實質性成果,進而導致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不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無法保證。而隨著中國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像往日那樣單一看重人才的專業技能,更多地開始關注到人才的綜合素養。當前階段,中職院校學生德育學習興趣不足,影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中職院校急需提出改良策略來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保證學生在今后步入社會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要想充分發揮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中職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那么首先就要對中職學生德育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來尋找改良策略的切入點。
首先是學生個人層面。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中,高考幾乎是所有學生的學習唯一導向,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當中,不由自主地就會對所學科目進行主次之分,認為德育學習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無的[2]。即使學生放棄參加高考,步入中職院校,也同樣會存在著這樣一種學習認知,普遍不重視德育學習,進而導致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偏低。另外,從家庭層面來講,家長把孩子送入中職院校學習,也是希望學生在將來從學校出去以后,能夠在社會上謀取一份穩定的工作,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學生對技術的學習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綜合培養。從學校層面來講,中職院校在某種程度上是要依托社會的需求來不斷調整自身教學內容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每年都有大量的專業化人才缺口,而這些人才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賴于中職院校來填補的。這就導致中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往往是以對學生的專業素養為唯一導向的,忽略了對學生的綜合培養,進而導致德育工作浮于形式,難以激發學生德育學習興趣。
前文分析了在現階段我國中職院校德育工作開展現狀以及中職學生德育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以下針對上述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提高中職學生德育學習興趣的改良策略,為促進中職院校德育工作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首先是打破傳統德育工作思維,豐富教學形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切實保證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那么就必須要培養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中職院校應當充分結合當下熱點,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打破傳統模式下的思維慣性,要以創新思維來思考當今形勢下的德育工作要以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對德育的學習興趣。
除了要培養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以外,還要提高德育內容的質量,要將德育工作與當前學生的就業緊密結合,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德育工作是有用的,這樣學生才能夠自愿去學習德育。另外,將德育工作內容緊密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也符合中職院校對學生培養的教育觀念,有利于學生將來步入社會之后更好地實現就業。這點實質上是將德育工作與學生實際所需相結合,避免傳統模式下德育工作與學生實際相脫軌,進而導致學生認為德育工作沒用,提不起對德育學習興趣的情況。
中職院校應當把德育工作日常化,要在日常工作中積極開展一些與德育相關的活動,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參加活動中更好地體會到德育的重要性和有趣,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來激發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加有利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且開展相關的活動,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體會到一絲別樣的樂趣,使學生做到勞逸結合,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校應當把開展相關的德育活動日常化寫進自己的日常工作安排中,要保障德育工作能夠長期有效地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以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避免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
綜上所述,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中職院校學生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那些綜合素養較高的人才,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獲得優勢,才能夠更加獲得企業的青睞。中職院校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手段來激發中職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保證學生在將來畢業之后,能夠與社會需求相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