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玲
(龍門縣平陵街道光鎮小學,廣東 惠州 516800)
關于《認識更大的數》要求學生感知大數的意義,對學生數感有效培養,掌握全部的計數單位。了解萬、十萬、百萬乃至千萬等各單位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的操作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意識大數在學習及生活中存在的價值,并對他們學習更大的數的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在開展《認識更大的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對各計算單位進行了解,如萬、十萬、百萬等,之后還要借助習題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的掌握。可是相比較小的數認識大數概念要相對抽象,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生多少會產生一些疑問,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其攻克。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其中強調數學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教學內容,從而對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設,再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及交流,學生也能在數學活動中對數相關的知識進行掌握。而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得到激發。在該教學理念的作用下,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的過程中,也可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平移現象進行回憶,之后再讓他們對鉛筆進行平移,或直接讓他們觀看生活中平行現象的圖片,這樣學生也能對平行線的特點進行了解,至于其與平移的關系也能進行掌握。
在生活經驗中提取例子,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抽象概念與生活中常見事物建立有效聯系。也唯有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充分聯系生活經驗后,才會將知識更好地掌握實現知識內化。所以數感的培養有必要讓學生盡可能接觸與理解實際問題,使其有意識地將數量關系和現實問題之間相聯系。學會在現實情境中形成問題,在相對復雜的情境中形成問題并選取合適的方法將其有效解決,可以針對自己得出的運算結果進行合理解釋。而若想達到上述目標則需學生擁有一定數感,而且還要進一步強化已有數感。有關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給出學生探究目標:(1)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2)結合教材能說明這些計數單位之間存在哪些聯系嗎?在學生認識數位及數位順序表后,教師可以讀出一個大數讓學生在黑板上按照數位順序寫出來,例如“”,之后讓學生說明每一數位上的數字各表示多少。
針對鄉村學生,教師在引導他們對《認識更大的數》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水平差異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采用,不僅如此,當下對于大多數的學生而言,他們并沒有接觸過大數,針對大數的讀法,學生口頭大多可以回答上來,但在書面表達上卻無法正確書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數位的名稱,學生很容易便會掌握,但針對計數單位的概念,他們則很難進行掌握,在后續的學習里,教師還需引導他們進行大量訓練,之后再通過對數位名稱進行記憶,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后續教學工作中,也需重點關注與加強以下幾方面:
首先,引導學生對數進行深刻記憶。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數學知識存在,尤其是數相關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需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機聯系,借助生活中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數的概念進行理解,學生不但可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掌握,同時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再者教師還需為學生創造一定的環境讓其自主發現與體會并形成獨立思考,在小組學習中和同學進行交流。有效利用計數器等直觀教具,引導學生對數位順序表進行制作。
其次,注重知識遷移,喚醒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經驗。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數的認識,而且也掌握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關于十進制的關系等,上述知識點均能在本堂的學習過程中起到知識遷移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使用類似的有利條件,喚醒學生有關知識基礎實現已學知識的遷移,了解全部計數單位。掌握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而且要加深理解十進制關系。教師應放開手使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自主探索,在學會有關知識點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最后,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能動性。中間與末尾存在0 的數的讀法是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忙于給出結論,應該讓學生自己進行研究和思考,在學生探索、討論與實踐中有所收獲,通過自己歸納將讀法總結出來,加深記憶扎實基礎,相比教師直接給予這一教學效果會更加理想。而且對教學活動精心設計調動其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多元評價:在課堂中教師應為積極發言、踴躍參與的學生積極給予一定獎勵與鼓勵,即教師主體對于學生的評價。在學生總結與表達的過程中應予以學生認同與肯定,這也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主要路徑。
在進行備課時,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側重于自己要采取哪些教學手段,而忽略學生需通過何種方式進行學習,這樣使得課堂氛圍相對僵化。對此,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從而對教學進行合理設計,這樣新課改理念才能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指導性力量,切實提升教學能力與水平。深入研究數學教材,在學生求知的道路上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的同時,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及計數能力也要進行大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