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清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郝莊中學,河北 邢臺 0543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不均衡發展的問題,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難度逐漸提升,農村家庭教育中養教失調的問題日益嚴重。一部分家長片面的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自己只要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就算盡到家長的責任了。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掙錢,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他們只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卻忽視了孩子的學業品德,把教育的任務全部推給學校,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等孩子成績不好了就簡單粗暴地加以訓斥,把一切責任歸結于學校教育的失敗。另外,大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的興趣以及發展方向都沒有與學校良好的溝通。
家長學校教育是目前迅速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家校結合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融合。現在流傳著個這樣的公式: 5+2=0,這是什么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學生在學校里5天所接受到的教育在家里兩天就可能被低效。這在某一方面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說明只有家校結合才能實現5+2>7的效果。由此可見,家校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能夠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力量的有效凝結。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教育的效果,還能保證學生在家、在學校都能保持同一個狀態,為學生良好品行的樹立打下基礎。
父母是學生的啟蒙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部分,在孩子的世界里家長的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家校合作可以使家長逐步意識到自己也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自己有這份責任與老師、學校合作,共同培養孩子全面的發展。
如今學生的一日生活都是以在校為主,家長很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校的生活,因此,家長與老師應該相互間交流有關孩子的信息。通過家校合作,教師也可以從家長那里獲得更多有關學生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和期望,這種雙方信息的反饋會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和教師系統培養學生知識和能力,同時肩負著對學生思想品質、個性發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務。家庭和學校教育都要以培養孩子成才為目標,積極主動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和進步,不能輕易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意識到孩子的成就和進步與自己具有密切的聯系。
學校應該選擇良好機會召開新型家長會,例如新生入學、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后,學校和班主任教師應該積極做好準備,與家長進行良好溝通,制定預期目標和計劃。家長會召開時,學校統一將校規、校紀等需要家長配合的任務通過多媒體告知家長,要建立和公布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有效方式。班主任老師結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將班級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長做出介紹,對本班級學生的表現,如進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問題、亟需解決的問題及處理辦法等一一介紹給家長,讓家長對班級和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充分了解,對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師還應該傾聽家長及時反饋,請家長對班級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合理化建議,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學校和教師的真誠,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長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學校教育發揮出最佳狀態。借助相互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全面立體的認識學生,從而更好地幫助和管理學生。
學校、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電話、QQ群、微信平臺、校訊通等現代通訊技術,方便、快捷、經濟地相互溝通,讓家長對學校工作能夠自由發表評價與建議,學校和教師可以將學校政策、作業等及時發布給家長,縮短學校和家庭的時空距離。家長督促學生進行作業和完成學校規定,使學生發展情況能夠全面呈現在教師和家長眼中。
1.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由學生的家長推選出部分成員作為委員,積極向學校提出建設性思路,為學校中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出力獻策。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幫助學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傳工作,對學校的素質教育發揮督促、評價、配合、支持、改進的作用。
2.組建學校和家庭相結合教育網站參考資料加強網站的頁面建設和實時更新,開設學校介紹、校園風采、家長講堂、教師信箱、校長開放日、教學資源、家長留言欄、師生活動展示等板塊,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校的管理情況,在論壇中自由發表觀點,有利于學校和教師吸收和改進。家長通過家長講堂和教學資源等網絡內容,能夠學習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兒童身體和心理發育規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確如何正確、積極配合學校、班主任、科任老師的工作。
3.由任課老師和學生分別填寫家校聯系卡,定期更新卡上的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的內容,在每個周末由學生帶給家長,并由家長書寫意見后收回,再由班主任根據家長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教育工作。
學校和家庭是影響學生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雙方只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從真正意義上達到家校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