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
(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黨校,重慶 409000)
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為廣大農村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機遇。運用互聯網技術一方面可以將城市與農村進行有效銜接,擴大市場份額,發揮規模效應,促進農村地區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在城市和農村實現生產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城鎮化進程。黔江區作為渝東南片區中心城市,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農村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有效路徑。通過對黔江區農村的實地調研,在分析黔江區“互聯網+”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黔江區“互聯網+”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同時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2016年,黔江區獲批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區。黔江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是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的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黔江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人才缺乏,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
黔江區地處武陵山腹地、渝東南中心地帶,是重慶市集少數民族聚居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區于一體的渝東南中心城市。由于地域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等原因,農民的消費思想相對保守。農民習慣于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貨買賣,對于當前正迅速發展的農村電子商務認識不夠,網上購物、網絡消費以及網上支付等新鮮事物接受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涉及到網上支付,大多數農民擔心出現安全問題,依然有很多顧慮。農民思想相對保守導致消費觀念滯后給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了挑戰。
農村電商作為互聯網技術發展下的新事物,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農村電商的作用,需要具備一定網絡知識的技術人才,黔江區農村電商發展也面臨著人才缺乏的問題。農村中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進城求學、就業、創業,留在農村的大多學歷較低,文化程度不高,不具備相關的網絡知識,無法有效使用農村電商平臺進行網上交易。另外,由于農村環境的限制,以及城市化發展,使得大量農村年輕人離開農村,定居城市,進一步加劇了農村電商人才流出。人才的缺乏是當前黔江區農村電商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黔江區地勢崎嶇,交通較為落后,農村交通尤為不便,農產品物流成本高;再加上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物流業務量少難以形成規模,使得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極不完善。目前,大多數物流公司的配送只到鄉鎮一級,這使得農民在網上購物的產品難以直接送達手中,網上購物方便快捷這一最大的優勢大打折扣,農民網購的積極性隨之下降。
人們的消費觀念決定其消費行為,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必須改變農民相對保守滯后的消費觀念,讓廣大農民從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模式中解放出來,逐步建立電商消費理念。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學習網絡、使用網絡,讓農民真正認識電商,信賴電商,真正看到電商是一種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消費方式。要積極利用電商平臺推廣特色農產品,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廣大農民真正從發展電商中得到實惠,真正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農村電商發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發展農村電商,人才是重中之重,政府及企業要積極自主培訓、對外引進等方式培養人才,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要加強對現有農村電商人員的培訓。政府及相關企業可邀請阿里巴巴、蘇寧云商、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的專家對相關人員進行網絡使用、支付知識、網絡推廣等專業培訓,提高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技能。其次,積極引進人才。當前,由于農村環境及條件的限制,在農村發展的年輕人較少,政府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具有電商經驗的青年和優秀大學生回鄉創業,樹立典型,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農村發展。再次,要留住人才。要通過政策法規宣傳等形式讓人們看到農村的廣大市場,認識到電商進農村是電商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真正為農村電商發展留住人才。
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環節,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是重慶農村電商進一步發展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物流配送體系。首先,加強基礎交通建設。目前黔江區農村公路建設還不夠完善,還未實現公路的“門口對門口”服務。俗話“要想富,先修路”,黔江區應加強對農村公路交通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網,為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供基礎支撐。其次,提高農村互聯網覆蓋率。政府應積極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訊公司合作,建立健全農村寬帶服務,提高農村互聯網覆蓋率,引導農民積極使用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最后,要加強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一是與阿里巴巴、蘇寧云商等知名電商合作,在農村建立電商服務站。二是鼓勵農村小賣部、鄉鎮超市、農村合作社等積極參與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點,提供收貨、送貨等服務。三是進行農村配送資源整合,支持和建立農村物流企業,切實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