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徐海霞 青島黃海學院
近年來,紀錄片正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變化,它作為一種“非虛構”的媒介表現形式,具有對一個國家地區的各方面人物進行較為完整的形象呈現與傳播記錄的重要功能。它能真實深入地反映現實生活,挑選生活中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對地區文明形象的建構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政治說服力和社會影響力。
融媒體服務平臺一改過去傳統媒體“一對多”的信息點狀媒體傳播模式,形成了“多對多”的多平臺分發信息綜合傳播服務模式。各大社交平臺的活躍人群成了潛在消費群體。融媒體使新時代的信息受眾既能隨時隨地主動接收各種媒體信息,又能主動選擇在何種媒體平臺、以何種媒體形式接收何種媒體信息,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內容進行二次或多次評論、分享、收藏。
在融媒體傳播時代下,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已經掌握了傳播的主動權。這種走向網絡化的傳播方式決定了微紀錄片的播放時長必須大幅減短,相較于一些傳統的長篇大論的紀錄片,微紀錄片可以較好地適應當前由網絡傳播環境演變帶來的碎片化內容的接收方式。
地域文化形象通常認為是某個文化區域獨有的,能夠比較全面地、準確地反映某一地域文化環境的一種文化形象體系。地域文化形象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已經逐漸發展為社會外界對區域文化認知了解的基本途徑。“好客山東”是山東的文化旅游產業品牌,不僅是一種精神財富,也能將其轉化為一種新的社會經濟效應。
相較于傳統地域形象宣傳片的傳播模式,運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獲取資訊的人越來越多,傳統媒體逐步被取代,以“好客山東”為主題的系列微紀錄片的全網傳播,全面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宣傳,可以使受眾更直接地接觸到傳播內容,也更有利于城市品牌形象的構建。
山東地區具有獨特的文化體系,以“好客山東”為主題的系列微紀錄片聚焦時代主題,注重講好“好客山東”的故事,扎根于本土的傳統文化,結合山東特有的文化內容,通過山東人的平凡事跡對流傳已久的儒家文化、好客精神進行充分表達。該系列紀錄片通過對這一內容的歸納和辨析,帶領人們重新認識山東,有助于山東地域形象的樹立傳播。
“好客山東”系列微紀錄片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等各類平臺,打造紀錄片的“傳統媒體+電視頻道+新媒體平臺”傳播模式,走出一條融媒體時代城市題材紀錄片的創新傳播路徑,并在紀實影像從業者和觀眾中持續引發社會影響力和話題熱度。該系列紀錄片通過在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上的討論和探討,構建了全新的網絡營銷模式,擴大了山東地域形象的傳播影響力,為區域品牌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好客山東”系列微紀錄片通過拍攝溫暖的現實故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見證當代中國城市的發展變遷與歷史文化,從內容創新、提高話題性、全媒體傳播三個方面展示了融媒體時代城市紀錄片的創新傳播路徑。
第一,內容創新。一是采用平民視角闡述故事,聚焦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城市紀錄片的切入視角是“城市”空間,但主要關注的仍是“人”這一主體,即關注城市中生活著的人,其生存狀態、生存方式和文化積淀,以及與城市環境的關系等。二是創新敘事方式,以時間模塊構建獨立故事。選取各個城市的24 小時來遞進結構完整成片,并切分重點時段,尋找典型時間的5~7 個典型場景,構成一則相對獨立的故事,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城市故事娓娓道來,得到觀眾極大共鳴。同時,獨立故事有助于制作符合新媒體傳播形態的以內容、時間為主線的切片視頻。
第二,提高話題性。增強與年輕受眾的交流互動,不斷提升紀錄片話題熱度。在全媒體傳播之外,通過社交媒體、網站評論、UGC 視頻征集、彈幕留言等方式,充分與年輕受眾進行交流互動,將紀錄片中的人物故事與觀眾情感聯結更為緊密。
第三,全媒體傳播。以電視紀錄片為主線,打造紀錄片全媒體傳播模式。注重以電視內容為主線,打造紀錄片的“傳統媒體+電視頻道+新媒體平臺”傳播模式,既充分利用報紙、期刊、電視等傳統媒體,也結合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音樂客戶端等新媒體資源,共同深入挖掘該系列紀錄片的影像內容和創意內涵。
微紀錄片作為后現代文化的產物,符合現代人碎片化的觀賞習慣和快節奏的消費模式。在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以“好客山東”為主題的系列微紀錄片作為一種有效的傳播載體,對構建區域形象、宣傳地方文化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