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軍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文化館
人民群眾是推動我國前進發展的根本和主體力量,利用文化活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活動,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是群眾文化館在新時代的重要任務。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是我館在不斷實踐中研究分析的重點。
目前,國內已經實施的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街道文化分館、全民文化館等措施雖然對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產生了一些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根據多年的文化館工作經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我們開展一項活動,如果沒有提前了解活動對象,也沒有針對活動對象進行充分的規劃和準備,而是直接照搬之前的經驗,就很難保證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我們容易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產生迷茫感,造成工作重復或者無人做的情況,浪費資源和時間。
為了達到讓群眾通過了解藝術、學習藝術、創作藝術來提高精神素養的目的,我們才開展群眾藝術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一切形式主義的活動,不僅不能把國家投入的資源落到實處,還容易帶壞樸實的社會風氣,這對建立群眾文化自信事業會產生不利影響[1]。
在高科技背景下,我們如果在活動開展方式、活動內容等方面不提倡創新,就很難把傳承傳統文化的工作進行下去,也很難讓群眾在活動中學到知識、擴展思維。
我們每個人都應為了實現文化建設目標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開展群眾文藝創作和全民藝術普及活動,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信心,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發展[2]。自改革開放40 年以來,國家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富足,但是豐富的物質生活彌補不了人們精神世界的貧乏。很多時候,人們在外出旅游放松心情時,拍照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留念,很多人不顧景區工作人員的勸阻,強行在景區留下自己的旅游痕跡,對國家整體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這和人的精神文明素養較低有關。而有效開展藝術創作與藝術普及活動,可以提高國民精神文明境界,促進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
新時代,經濟迅速發展,人們開展藝術活動的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滿足。而政府也為了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實行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如建立文化館以及組織社區、鄉村人民定期組織看電影等。我館發現,自從文藝融入人們生活后,鄰里鄉親之間很少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不可開交,人們開始團結起來,在文藝上進行創作和自發宣傳,并致力于讓團隊的創作成果走出家門、走出國門,這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還讓全民藝術普及活動變得有序規范,有效促進了藝術事業的發展,對國家的繁榮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亞里士多德說:“藝術比歷史更普遍,更真實。”藝術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是人們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也是人們在映照理想中的生活而產生的。在這一前提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建立健全的人格,以個人之力為社會做貢獻;其次,相關部門應經常性地開展文化藝術活動、舉行不同類型的競賽活動等,潛移默化地用藝術影響人民群眾,提升他們的道德行為意識;最后,國家要在不同領域實行有效的文化措施,促進文化成果的涌現,讓人們感受到國家發展對自己生活的改變,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而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應全面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緊跟社會發展,開展多元、高效、創新的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活動。
以武漢市武昌區文化館為例,在不同階段、不同的活動主題及有關背景要求下,群眾文化工作者及有一定藝術專業能力的骨干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等,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優秀作品經過層層選拔,參加了全國、省、市各類藝術展賽及各級“群星獎”的比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在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比賽中,我館組織創作的音樂作品代表湖北武漢多次榮獲“群星獎”、湖北省第七屆、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并入選第二屆湖北藝術節群眾文藝展演、第三屆湖北藝術節暨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展演等。以《月照黃鶴樓》《群星耀中華》《我們來了,武昌》《追夢》《中國新時代》等為代表的優秀原創音樂作品,都是群眾文化工作者和基層骨干自己創作的群眾喜愛的藝術作品,在群眾和群眾藝術團隊中不斷進行推廣、普及和表演。其中,很多作品經過合唱編曲、改編和其他藝術形式編排在各種大中型紀念活動和比賽活動中進行展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2020 年,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中,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文化館專業干部和轄區藝術骨干們創作了《心手相牽》(作詞:黃正軍,作曲:周偉、胡懿)《武漢必勝》(作詞:黃正軍,作曲:孔建華)等一批音樂作品,還有基層文藝骨干和團隊創作改編了舞蹈、曲藝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在各類文化活動中進行了推廣、普及和表演,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基于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總結了群眾文藝創作和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開展策略,具體如下:
新時代,隨著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藝術的重要性。文化館要結合基層文化分館的活動要求,以及文明創建美麗鄉村共建活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文化館的陣地和對象轉移到基層社區和農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積極了解基層和農村群眾的思想,提供多樣化的藝術文化活動,滿足群眾學習藝術文化的需求[3]。直接開展新時代嶄新的文藝活動可能會導致群眾接受度不高,不能理解新的文藝活動的開展意義,所以,我們要在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中創新活動模式和活動內容,爭取每場活動都不一樣,從而增強作品的新鮮感,再慢慢引入新時代的新文化,以獲得群眾的高度認可。而且,這種由傳統文化過渡到新文化的活動模式,也能讓群眾提高參加文藝活動的興趣和增強新時代新思想的意識。
任何活動的展開都要以服務對象的真實需求為依據,而群眾文化館的建設從群眾中來,就要進入群眾中去。因此,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在文藝分類中有一己專長,以更好地開展多元化的全民藝術普及實踐活動。但是,這種以少帶多的活動開展模式,如果僅僅以文化館工作人員為中心,是不能給人民群眾做到大范圍的文化普及的,所以我館人員分析和探討了多元化的服務方式,并用實踐佐證了這些方式能夠達到的效果:一是在人民群眾中尋找文化普及志愿者,協助開展文化普及活動,能有效提高活動效果;二是發揮時代的科技優勢,利用智能教育平臺在線授課,可以打破文化普及的地域限制和年齡限制;三是采取傳統的劇院真人表演方式,能提高群眾對文化普及活動的參與度和自覺性。同時,事實證明,不同種類的普及方式結合使用,既能節省資源,又能節省時間,還能取得更好的活動效果。
文化館如果只通過線下模式進行文化普及,那么參與文化普及活動的群眾數量有限。所以,文化館要緊跟信息時代潮流,引入云媒體技術,設計具有文化館自身特色的網絡空間,將館內的文藝作品、文藝演出視頻等上傳網絡空間供群眾欣賞觀看,也可以將即將開展的文化活動在云媒體上進行宣傳,讓更多人認識到學習文化知識的意義。同時,文化館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現場直播和文化活動組織者的講解,讓人們更好地感受文化活動氛圍,進而潛移默化地提高文藝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全民藝術普及對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綜合國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其次要利用新興技術創新工作模式,提升文化服務質量;最后要扎根在服務人民的藝術土壤中,不忘初心,為全民藝術普及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