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朝蓬 劉乃千 吉林大學文學院
伴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給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環境。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文化保護和傳承有重要的作用。當前,滿族文化的利用、保護存在較多的問題,而網絡環境可以為滿族文化的保護提供更多樣的方法、更廣闊的視野[1]。對于吉林省文化部門而言,如何將滿族文化保護與網絡環境相結合是未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滿族是吉林省分布較為廣泛的少數民族,且聚居、生活歷史較為悠久。滿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創造了大量的文化內容,且形式多種多樣。要想對滿族文化進行有效保護,文化部門工作人員就要做好統計、整理、分析等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部門工作人員在滿族文化的保護工作中多選擇依靠人力記錄、整理這種傳統、單一的保護方式,這樣不僅耗費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且效率較低,也很容易出現疏漏[2]。
我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與其他國家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讓中外不同文化實現了交融。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節奏加快的背景下,大多數人適應了快節奏的生活,對于任何事物的興趣都很難維持較長時間。而滿族文化歷史悠久,要想徹底了解滿族文化,人們就要花費較長時間,再加上很多人認為滿族文化內容陳舊,因而對其不感興趣。這就導致滿族文化失去了廣泛的受眾群體,也使很多人迫于生活壓力,難以潛心于滿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很多門類的滿族文化技藝無法找到傳承人,面臨失傳的風險[3]。
吉林省滿族文化保護工作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產業規模不夠完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滿族文化缺少宣傳,這讓很多文化企業未能發掘滿族文化的潛在價值,導致其實際效益較低、變現能力較弱,無法形成產業鏈條、產業規模[4]。
我國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網絡環境的分布十分廣泛。但是,在滿族文化的保護中,網絡化特點表現仍然不夠明顯。很多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網絡環境對于滿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性,未能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這就造成滿族文化保護無法利用網絡優勢,致使保護工作質量較低。
對于吉林省滿族文化的保護工作,網絡環境帶來的機遇首先體現在傳播手段更為豐富。在此前,吉林省滿族文化的保護、傳承主要依靠師徒相傳等方式進行,展示方式也多為靜態展覽,傳播范圍很小。而網絡環境催生了新媒體,也讓影像技術、AR 技術等發展速度更快。這樣一來,吉林省文化部門就可以利用新型的網絡技術對滿族文化進行傳播、展示,讓更多人發現滿族文化的內在魅力,并且打破地域、時間的限制,為滿族文化的保護提供新的路徑[5]。
在網絡環境興起之前,人們對于吉林省滿族文化的認識較少,很多滿族文化內容也無法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網絡環境可以增加滿族文化的曝光量,并且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展示,從而催生出大量的滿族文化商品,讓其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6]。
網絡環境也給吉林省滿族文化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網絡環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認知模式等,但也改變了人們的個人需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滿族文化很難適應當下快節奏的網絡環境,也無法抵擋工業化生產的沖擊。網絡環境雖然可以為吉林省滿族文化的保護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渠道支持甚至資金支持,但也對滿族文化的技藝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于滿族文化的保護,網絡環境帶來的另一大挑戰是滿族文化的傳承對象更加稀少。目前,吉林省滿族文化的傳承者存在明顯的老齡化特點。滿族文化的保護、傳承需要十分漫長的時間,但是網絡環境下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多年輕人對滿族文化的基本認知僅停留在概念這一淺顯層面,不愿投身于滿族文化的保護工作中,導致滿族文化的傳承面臨后繼乏力的問題[7]。
網絡環境下的吉林省滿族文化創新性保護,首先需要相關部門、相關人員做好網絡宣傳,加大網絡宣傳力度。目前,網絡環境誕生了很多新型傳媒渠道,如微信、微博、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這些新型的網絡平臺有大量的用戶,且各個年齡段群體都有囊括,特別是年輕人在新媒體平臺上十分活躍。因此,對于吉林省滿族文化的創新性保護,相關部門和人員要深入挖掘滿族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并結合網絡平臺、網絡環境等開展廣泛宣傳[8]。
例如,吉林省文化部門可以讓滿族文化保護的相關人員、機構等成立專門的公眾號、微博賬號、短視頻賬號等,進行多渠道宣傳,為網絡用戶展示滿族文化的魅力。吉林省文化部門也可以邀請一些帶貨能力較強的頭部主播或網絡達人,讓他們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帶動更多的人關注滿族文化,成為滿族文化的“粉絲”。滿族文化有了新的受眾群體,就可以拓寬保護途徑和方法。此外,針對年輕人喜好時尚潮流的心理特點,吉林省文化部門可以與一些潮牌服飾、藝術文化機構等合作,推出一些聯名商品,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為滿族文化創新性保護注入新的血液和生機。
吉林省滿族文化的網絡創新性保護,還需要相關部門及人員不斷提高網絡技術水平。吉林省文化部門要認識到利用網絡保護滿族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加大投入力度,讓專業的部門和人員針對滿族文化保護建立網絡數據庫、云端平臺等,并且在實際保護工作中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吉林滿族文化的保護進行調查分析,篩選人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重點宣傳,形成滿族文化的品牌效應[9]。相關人員要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深入研發,如研發更為簡單、輕便的操作平臺、網絡搜索引擎等,并且配置實時反饋功能。這樣就可以讓人們自行搜索與滿族文化相關的知識,并且可以在網頁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滿族文化內容,從而實現滿族文化更廣泛的傳播。
對于滿族文化的保護工作,其價值主要包括對于社會發展的價值及其帶來的經濟價值。吉林省相關部門要在保護滿族文化整體性的基礎上,爭取對相關的產業鏈進行完善、補充。吉林省文化部門可以將互聯網技術、網絡自媒體等與滿族文化進行結合,并且對滿族文化保護的結構進行優化,省去不必要的內容,對滿族文化保護產業的類型進行更新,確保滿族文化從抽象的非物質形式轉變為生動、具體的表現內容[10]。
在完善、優化產業鏈的過程中,吉林省文化部門可以牽頭成立一批與滿族文化保護相關的機構、企業等,對滿族文化的內在特質進行具體表達,生產一系列新穎、符合人們實際需求的文創產品、服裝或手工藝品等。例如,滿族文化中的旗袍是我國的重要服裝類型,并且受到很多女性的喜愛。但是,旗袍這種傳統服裝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優化和改進,很多年輕女性對其逐漸失去了興趣,再加上傳統旗袍對于女性的身材要求較高,也讓很多女性望而卻步。吉林省文化部門可以打造旗袍產業鏈,對滿族文化中的旗袍進行革新和優化,結合當下年輕女性的喜好、需求等,選擇新型的材料、剪裁方式等制作旗袍,如短款的旗袍、帶有運動元素的旗袍。在設計結束后,吉林省文化部門可以成立專門的生產廠家,或者選擇和老牌的生產企業合作,最后在網絡進行宣傳和出售。這樣一來,新型的旗袍就會獲得女性的青睞和關注,并且吸引新的受眾群體,這樣可以將滿族文化的內在特質成功轉化為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產業鏈的完善。
網絡環境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5G 技術等。這些新型的網絡技術傳播速度很快,且技術多樣性十分明顯,可以滿足社會大眾的差異化需求,使受眾群體更為廣泛,這些都為滿族文化的創新性保護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針對吉林省滿族文化的創新性保護,相關人員可以積極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等,創設一種“浸入式”的感官情境,重現滿族文化中的歷史內容,將滿族文化的內容、特點以更為生動、形象的形式進行展現,并且面向大眾進行網絡傳播,從而讓人們感受到滿族文化的內在魅力。
例如,吉林省文化部門的相關人員可以運用TSR 超分辨率技術、AI 還原技術等對滿族文化遺址中的文物遺址進行高清展示,讓參觀者佩戴VR 眼鏡進行虛擬參觀,將現實生活與虛擬情境相結合,實現吉林滿族文化的動態化、活化展現,讓人們直觀感受滿族文化,從多角度進行欣賞和品味。這種新型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傳統文化的表現桎梏,將滿族文化的特點、魅力與人們日常生活相聯系,讓用戶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滿族文化的魅力。
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為我國滿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也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更為新穎的路徑。在滿族文化的創新性保護中,吉林省文化部門要全面分析此前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認識到網絡環境帶來的機遇、挑戰,結合實際情況,將滿族文化的保護與網絡環境相結合,從多方面選擇科學的策略實施創新性保護,實現吉林省滿族文化的有效保護與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