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丞 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
京劇屬于我國傳統藝術的一種,其吸收了其他劇種的精華,涉及臉譜、化妝、鑼鼓、腔調、表演形式及文學素養等多方面內容。在京劇歷史長河中,經藝人不懈努力,京劇形成了自身規范化與格式化的體系。京劇在發展過程中,依據人物性格的不同,進行了角色區分。當前,生、旦、凈、丑四種角色屬于京劇的重要組成部分,生角中包括紅生、武生、小生及老生四個角色。京劇小生大多飾演儒雅俊秀的男子,類型繁多,本文就京劇小生的“三音”展開分析。
小生分為武小生、窮生、文生、翎子生及官生等多種,能彰顯青少年男子的性格特征、生理特性。京劇小生唱念具備一定的特征,唱時采用小嗓方式,音色與旦角接近,但其聲腔方式與唱法又與旦角存在差異。小生在唱腔上表現得更加洪亮有力,音色剛勁,帶有溫柔感,聲音清脆,溫柔又不失剛健,柔美而不失粗獷。這一唱法的掌握難度較大,所以想要掌握京劇小生的演唱方式,必須對龍、虎及鳳三種音進行掌握。
龍音屬于京劇小生唱法的源頭,聲音高亢挺拔,剛勁有力,給人以內心的振奮。以京劇《羅成叫關》為例,“黑夜里悶壞了羅士信”這一內容中的嗩吶二黃導板內容屬于高腔的一種,所運用的技巧即為龍音。由于嗩吶屬于伴奏,所以這一高腔必須保證京劇小生的聲音能夠超過嗩吶的聲音,表達羅成遭遇奸賊陷害,不得不單槍匹馬回城,敗陣歸來以尋求救兵的情景,表現其臨危不懼、赤膽忠心的高尚情操。又如,在《轅門射戟》之中,“某家今日設瓊漿”這一西皮導板的呂布角色演唱過程中,對“漿”進行演唱式,需要展示出呂布志氣滿滿的情懷,凸顯其自信,所以必須保證腔調恢宏挺拔,以彰顯高亢的氣勢。
虎音指的是通過氣息對胸腔之中的共鳴音進行展示。京劇將這一音調稱為膛腔,膛腔強調演唱需要奔放低沉,堅實渾厚,以展現虎嘯龍吟的氣勢,彰顯男性的陽剛氣魄。以《呂布與貂蟬》為例,在表現“那一日在虎牢大擺戰場”這一臺詞的過程中,表演者需要彰顯“虎”字的虎音,凸顯呂布的英雄氣概和豪橫之情,展現呂布猛虎下山的氣勢。演員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做到字正腔圓、氣息沉穩,凸顯呂布的氣魄。若眼圈虎音缺少胸腔之中的寬音,將難以突出角色特征,與旦角相近,毫無生氣。
這一音調指的是進行委婉的情緒傳達,利用小嗓彰顯輕柔音調,屬于柔和音的一種,在龍音與虎音之間,可進行龍虎公用。鳳音在應用過程中發揮著輔助和過渡的作用,雖然這一角色的音色與旦角相近,但演唱的勁頭與唱法存在極大差異,大嗓和小嗓可共同應用,表現出角色的剛柔之美。以《柳蔭記》之中的“春水綠波映小橋”這一西皮原版中的“橋”字為例,演員可應用柔和甜美的鳳音表達出梁山伯翩翩君子、儒雅非凡的氣質,展現梁山伯對大自然贊美的心聲。
合理應用京劇小生三音,能夠有效彰顯出京劇角色的性格特征,提升京劇的感染力。京劇小生在發音過程中依據兩種角色進行分類——武小生和文小生。武小生以呂布、周瑜及羅成等為代表人物,大多以鳳音為輔助,以龍音和虎音為主要演唱特征;文小生以梁山伯和許仙為代表人物,大多以龍音和虎音作為輔助音色,以鳳音作為演唱的主旋律。以京劇《白門樓》為例,扮演呂布過程中,為凸顯其變化無常、貪戀九色、脾氣暴躁等性格,演唱者多以龍音與虎音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物形象塑造。由于人物形象存在這一性格缺陷,直接導致其最終在白門樓慘死。在京劇的最后,演員通過娃娃調進行表現,突出呂布內心的后悔,表現呂布的貪生怕死。在進行京劇演繹的過程中,演員交錯應用龍、虎、鳳三音,有利于凸顯人物性格特征,展現跌宕起伏的京劇劇情。又如,在《周仁獻嫂》中,演員以龍音和鳳音塑造周仁這一角色,以彰顯周仁的仁義知情,凸顯其文人特性,提升人物性格的感染力。
京劇小生演員需要扮演的人物角色較多,人物形象各不相同,性格迥異,人物在劇情中的情感表現也不盡相同。演員只有合理應用京劇小生“三音”,才能更好地彰顯人物的情感,提升京劇的藝術魅力,提高京劇內容的感染力,不斷促進我國京劇傳統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