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愛
(河北省永清縣別古莊鎮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我國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而說明了學生的學習方式9 已經不能僅僅滿足于教師口授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不斷地思考與創新,進而適應新課標指導下的初中數學,不斷提高其教學質量。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學校內的一些教學設施以及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與形式都在不斷地提升,進而為學生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與氛圍,但是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仍然還會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數學教學效率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多數采用口授的教學方式,其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并且沒有與學生們形成一定的互動模式。數學這一學科本身來講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有些問題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如果僅僅采用單向的口授教學方式,會使得同學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實際的教學效率。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主,對于一些知識點的得出過于重視結果的傳授,而對此知識點如何得出卻不是很重視,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接收的模式,卻沒有對一些問題進行自主的思考,不利于學生們數學思維的培養,進而忽略了學生們的自身發展。
在我國的教學中,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往往不被教師與學生所重視,而基于考試的特點,學生們更加注重的是在給定問題的前提下,如何來解決問題,而對于學生們自身的發展來講,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學會生的創新能力與自主思考的能力。那么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們對于發現問題能力與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此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們對一些數學問題產生疑問,并且發現一些具體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活的實際,在進行《探索平行線與垂直線條件》這一知識點的傳授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們講授平行線與垂直線的定義,然后可以讓學生們思考在實際的生活中:哪些是平行線,哪些是垂直線?自己是如何進行判定的?對于平行線與垂直線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等等,進而使學生在進行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培養了其自身的發展問題能力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們掌握書本知識以外,對于一些數學問題,還要要求學生們具有發散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培養他們對于相同的問題用多種解決方法解決出來,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能力,對于一些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們敢于質疑,敢于挑戰,并且培養學生們對于一個問題試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后通過自身的自主思考,來總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在不斷的實踐中,從根本上提高其創新能力與自身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對《圓》的知識進行傳授之前,先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圓看起來與之前學過的哪個知識比較相似?這時給予學生們比較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進而也將圓弧的知識與圓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然后教師再接著提問:將圓分成幾個部分會變成圓弧嗎?此時,學生們就可以發散自身的思維,得出不同的答案,在此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們積極提出相關的問題,與不同解決方案,例如:除了圓弧與圓的知識有關,橢圓也同樣與圓有著緊密的關聯等。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們在掌握一些抽象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其具體的得出步驟有著一定的了解,此時教師在對一些比較有難度和抽象的問題進行解釋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際來對問題做出詳細的解釋,從而有助于學生們對抽象問題的理解與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數學教學效率。
例如:在對《平面圖形》的知識進行傳授時,如果直接傳授學生們關于一些圖形的定義以及性質等,會讓學生們很難想象出各個圖形具體的特征,此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圖形給學生們一一舉例,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親自動手,用紙來做出各個具體圖形的模樣,進而加深學生們對各個形狀的印象。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傳授學生們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們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方式等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完善,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