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玉
(貴州省遵義市蝦子鎮蘭生小學,貴州 遵義 563125)
引言:語文學科在我國教育系統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只有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字敏感度,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通過教材和課堂聽講學習其他學科。同時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還更加強調學生對于文字情感的認知,對創作背景的了解,以及如何通過文章來激發學生更加深層次的反思。只有以情育人,讓小學生的情商和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優化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環境。
情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喜怒哀樂悲恐驚,不僅是人們在面對不同事物和人所產生的一種應激反應,更是一種由心而發,由內而外的認知體現。對于小學生而言,情感教學能夠讓其社會適應性更加敏感,通曉待人接物的道理和規矩,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與人溝通,與人分享,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首先,很多小學生之所以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或者學習效果較差,核心原因在于小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夠豐富,閱歷較為淺薄,難以直觀的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和情感,無法深入體會文章內容和意蘊。而情感教育更加偏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通過營造課堂教學氛圍,結合多樣化教學途徑為學生更加直觀具體的構建文章情感脈絡,讓學生可以更具體詳盡的了解文章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在我國現代素質教育體系當中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如果每個教師都按照程序化的教學思路構建語文課堂,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只會得到相似的答案和知識內容。而情感體驗情感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主觀意識和主觀能動性的挖掘,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自我反思和情感誘導形成獨特的觀點和理解,有助于學生性格的養成和個性化發展。
另外,對于小學生而言掌握學習方法要比即刻獲得某些知識更加重要,學會學習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情感教育在激發小學生學習熱情,豐富其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還能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閱讀、寫作的習慣。讓語文學科的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和簡單,對于幫助學生減壓,幫助教師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作用。
首先,滲透情感教學基礎環節在于語文教師如何構建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小學生能夠充分感知教材文章的情感內容。
舉例說明,《開國大典》是小學語文教材中非常經典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時刻。但是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單純的文字敘述難以感受到革命先烈是經過了怎樣艱苦卓絕的奮斗才贏得現代國人的美好生活,也就難以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為此就需要教師利用互聯網渠道,多媒體教學,播放視頻、圖片、音頻資料,在課堂上還原這段偉大的歷史,讓小學生身臨其境一般看到文章內容所描述的激動人心,并且形成崇高的國家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
其次,想要通過情感教學優化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知,從文章中發掘出更多有趣的信息,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關聯學生的實際生活,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其認知能力。
舉例說明: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放相應紀錄片和科教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人類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對地球母親造成了怎樣嚴重的破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討論各類環境污染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環保的行為等等,同時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從我做起保護地球,保護環境,養成環保意識。通過營造相應教學氛圍的方式,教師不僅可以構建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能夠讓小學生站在作者的視角上結合自身理解,加深對文章的感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另外,情感教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可以說情感認知如果缺少了交流和分享,那么其核心內容是單薄的。想要夯實學生的情感教育就需要教師結合文章內容,結合教材體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觀思維意識,并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
舉例說明:《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等等文章都和大作家魯迅相關,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充分交流。通過這幾篇文章的學習,在你的認知當中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小學生通過交流進行思維上的碰撞,形成更加多樣化的認知體系,這也是情感教學和語文課堂相結合的重要策略之一。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各小學和語文教師對于情感教學的重視程度和理解更加清晰具體,部分家長也認識到了一味地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忽視情感教育是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為此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并結合教材內容和文章脈絡構建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豐富教學模式,鼓勵交流分享,提高小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