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仙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新華中學,甘肅 天祝 733299)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對九年級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課程,學生一方面對化學充滿了憧憬,另一方面又感到陌生。筆者認為,做好初中化學教學,我們要從學生需要出發,緊扣化學學科特點,優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方法,創建高效課堂,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學科中的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在教學中,我努力創造條件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以激發學生興趣,并借助實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增加趣味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如在學習“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時,增加“噴泉”實驗;在講“燃燒”時,增加“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燈”實驗;在講指示劑與酸堿的反應時,增加“無中生有”等實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探究類實驗的教學,培養創新意識。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過程,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動手操作、分析總結,培養學生實驗素養,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精神。比如,講燃燒和滅火,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定的器材,如木條,紙條,煤塊,蠟燭等,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學生興趣倍增,思維異常開闊,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們想出了很多辦法,這樣既增加了興趣,又培養了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支持,電子白板、一體機實現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簡潔、高效的不可替代性走進了化學課堂。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化學教學,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我認為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以下優越性:
(一)模擬微觀世界,解決教學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質的結構和化學反應機理是微觀的,因此學生學起來較困難。傳統教學中,只能靠掛圖、板書及教師的語言來講解,這樣的教學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而多媒體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在以水的電解為例講解講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時,利用動畫可以將水分子破裂,氧原子和氫原子重新進行組合的過程形象地表現出來。進而揭示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沒有增減這一實質。
(二)優化教學資源,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能有效地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可以使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各種教學信息同時呈現,學生可以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接受教學信息,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讓教師展示更多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更豐富的最新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從而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讓給學生,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而我們現在的化學課堂仍然是以教師表述為主的課堂,教師雖然講得很到位,很清晰,但學生被動地接受聽、記,以教師表述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嚴重束縛學生主體能力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與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課堂上學生很少動腦、動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優化教學理念,創建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一)優化教學理念,精心備課。如果說良好的理念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那么分析學情、把握教材,設計能夠激活課堂的教學方法則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化學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科書,應努力挖掘和開發教學資源。教師的備課不只是備教材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備學生比較難懂的、容易錯誤的、容易忘記的各方面問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數、運用自如。
(二)注重雙邊活動,創建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因此,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可適時利用化學謎語、化學游戲、化學魔術、順口溜等來與學生互動學習,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讓課堂永遠保持積極高效的學習氛圍。
總之,做好初中化學教學,我們要緊扣化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優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新課程改革,優化教學方法,創建高效課堂,提高化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