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貴州省江口縣第四中學,貴州 江口 554400)
古代詩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古代詩歌教學中,閱讀歷來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來看,學生對古代詩歌不感興趣,在古代詩歌閱讀方面不得其法,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那么,在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長久以來,關于詩歌閱讀的重要性,許多人都做出了論述,給出了建議。初中生正處于文化素養、欣賞品位養成和提高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讓他們閱讀古代詩歌,可以滋養他們的心靈,豐盈他們的內心,使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但是,結合實際來看,許多初中生對古代詩歌都不感興趣。而導致初中生對古代詩歌不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在詩歌閱讀和學習上不得其法,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鑒于此,要想培養學生閱讀古代詩歌的興趣,教師必須要重視古代詩歌閱讀技巧教學,讓學生掌握打開古代詩歌大門的鑰匙,為學生主動去進行古代詩歌閱讀活動打好基礎。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這首古代詩歌時,教師不僅要講述詩歌的意境和主旨,還要著重進行詩歌閱讀技巧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素養。如這首詩的閱讀技巧有:1.讓學生反復誦讀詩歌,讀懂詩句,理解詩意,同時品位詩歌的語言,感受和想象詩歌所描寫的內容。2.結合詩歌中出現的景物、意象,鑒賞詩歌的形象,走近詩歌情境,并對詩歌的語言、詩人的表達方式進行點評。在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去思考和想象,如詩歌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意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將詩歌的情、景、意結合起來,融為一體。3.領悟詩中的“理”、“趣”,品味詩歌的哲理美。如“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就帶有深刻的哲理性,適用于許多情境。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句,充滿了生活的情趣。這樣在詩歌教學中傳授閱讀技巧,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習詩歌的根本,為學生深入閱讀詩歌、進入詩歌藝術境界提供橋梁和渠道。
初中生的身心還不成熟,在學習中,許多學生經常要受到知識基礎、閱歷影響。古代詩歌是人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情感的方式,古代詩歌雖然意蘊豐富,但是,文字是抽象的符號,加上許多作者在詩歌創作中經常會按照自己的邏輯創新性地將文字組合起來,所以,許多時候,學生在詩歌閱讀和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情境是一種無形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閱讀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高效閱讀,快樂閱讀。如在學習《使至塞上》這首詩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教學情境:邊塞詩是古代詩歌中的一支奇葩。而在邊塞詩中,赴邊紀行詩是最常見的一種。王維的《使至塞上》就是他在赴邊慰問將士們的途中所作,這首詩描繪了邊陲大漠壯觀的景象,意境開闊,氣象萬千。那么,大家想知道他在這首詩中都寫了什么嗎?想知道詩人從哪些方面描繪了邊塞生活?又是如何表達自己的孤寂之情的嗎?現在,大家可以先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情感和西部沙漠雄渾的景象。這樣借助生動的語言和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詩歌閱讀中去。
古代詩歌在語文考試中占據一定的比例,許多學生之所以對古代詩歌閱讀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詩歌閱讀的習慣,沒有將古代詩歌閱讀變成一種經常性的行為。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要想培養學生閱讀古代詩歌的習慣和興趣,教師必須要發揮課堂的主要作用,創新詩歌教學方式,開展各種形式的古代詩歌閱讀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古代詩歌豐富、生動、形象、有趣的一面,以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愛上古代詩歌。如在學習《關雎》這首經典的古代詩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聆聽青年歌手在央視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演唱的歌曲《關關雎鳩》,讓學生欣賞古代詩歌與民歌完美結合的產物。然后,結合歌曲,教師可以深入淺出地講述古代詩歌與歌唱藝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古代詩歌的認知。然后,從《詩經》中選取幾首經典詩歌如《桃夭》、《子衿》、《上邪》等,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比較閱讀,讓學生誦讀詩歌,品位詩歌的情感,并讓學生討論、分析詩的感情基調、藝術風格和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下自己更喜歡哪首詩,說明理由,并讓學生將讀寫結合起來,寫一篇讀后感,或者將詩歌翻譯成白話文,或者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談一下古代詩歌的現代意義。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人文情懷。
綜上所述,閱讀,是人們感受詩歌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培養,讓學生反復朗讀、深入閱讀詩歌,使學生感受古代詩歌的情感和魅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