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洪濤
隨著管理理念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歐洲各國對行政理論的研究中逐漸出現了一項新的形成管理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最早是由Christopher Hood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這項理論將經濟學作為理論研究基礎,通過對政府與市場進行協調,從而形成核心管理理念的綜合性管理理論,這項管理理論對行政管理理論形成了較為深遠的影響。這項理論自提出以來,受到了英美兩國的大力推行和使用,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新公共管理體系。在英美兩國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大力發展下,西方各個國家都爭相引入,并應用到實際管理中。新公共管理理論對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并產生了一個獨立的公共管理流派。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新公共管理理論在西方各國政府中占據了管理模式的主導地位,許多管理學家將新公共管理理論運用到拯救圖書館管理失靈的狀況中,在這樣的使用背景下,我國也在不斷對新公共管理理論進行學習,旨在將其應用到公共管理中來。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一種強調責任制度的管理理論,將商業管理的技術和方法運用到公共管理工作中來,并在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將不同差異的人群作為商業顧客,將顧客的需求作為管理理論的主要發展導向,通過這種方式對圖書館的具體職能進行調整。將管理主體從圖書館轉變為用戶,改變以往的圖書館是發令者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從而使管理績效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創造出相應的管理績效,同時符合資源完整利用的節約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主要包含以下六點內容:
1.新公共管理理論將圖書館的社會角色地位改變,對圖書館的決策權進行強調,提高圖書館的公眾影響力,但同時弱化了圖書館對各用戶的直接干擾,保證了公眾的利益。
2.在管理模式上,強調了圖書館應當是為公眾進行服務的職責,避免出現官僚制度和等級制度,在管理方式中,使圖書館能夠更容易為公眾所接受,使圖書館走向社會、走近民眾,通過這種方式從而建立圖書館與民眾的良好互動,使圖書館能站在民眾的角度思考,使圖書館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3.由于行政和政治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政治和行政的界限不需要規劃得極度死板,公務員也不必在這種背景下保持中立態度。
4.對圖書館中的傳統管理方式進行改革,將圖書館的管理制度與績效考核掛鉤,提高民眾對圖書館工作的滿意度。
5.圖書館在制度管理過程中應當進行學習,提高圖書館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新公共管理理論。
6.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管理過程中去,建立完善的圖書館工作數據庫,對圖書館形成完善的電子化信息管理,從而提高信息的流通速度,也能對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良好的監督,從而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應當隨著公共管理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新公共管理理論就是根據不斷變化的公共環境和較大的人群差異中形成的動態平衡管理模式,是一項可以不斷進行自身調節的管理理論。
第二,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授權來對差異人群進行靈活管理,使圖書館對差異人群的管理更加專業。新公共管理理論需要幫助圖書館進行正常管理運作,將圖書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執行職能分離開來,將圖書館作為規定的制定者和決策者,而新公共管理理論則作為規定的實施者,通過績效評估的方式進行管理,而不是嚴格的約束對被管理者進行束縛。
第三,建設企業化圖書館。圖書館應當學習先進企業的管理模式,將具有共識性的管理項目通過外包競標的方式將公共服務工作外包給民營單位,打破圖書館對服務職能的壟斷,并對外包商進行相應的質量管理和目標管理,并對圖書館人員進行相應的績效管理,以保證圖書館的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
第四,將用戶作為服務中心,將需要服務的用戶作為圖書館部門的顧客,賦予用戶顧客的身份可以有效提高圖書館的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對用戶做出一定的質量衡諾,可以建立明確的服務標準,實現公共服務質量的改善。
第五,將人力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作為圖書館的主要建設工作,避免“面子工程”在具體實施時提高投入和收益的比例,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素質進行不斷的提高。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西方公共行政中的一項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實際應用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各個國家的公共管理水平,滿足了差異人群的不同服務需求和管理,推動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發展。而在進行我國的差異人群管理中,應用這項新型的管理理論可以有效地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管理,同時滿足其服務需要和要求。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核心理論來說,建立商業型圖書館,提高用戶的顧客體驗,就應當從需求上和服務上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所以在進行差異人群管理時,應當對不同階段的用戶需求進行相應的需求調查,并根據其不同的社會屬性和社會地位進行管理和服務。還可以在管理中合理的借鑒民營企業的管理辦法,重視管理效率和服務效率,并對不同差異人群的反饋引起重視,從而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