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縣舊州鎮(zhèn)北關學校,河北 滄縣 061723)
俠者古世有之,近世亦然,祖籍東光的霍元甲、滄縣的大刀王五都是近代滄州武術界的愛國俠士。俠義精神已融匯到民族的血脈之中,俠義是滄州武林豪杰重要的武德品格。
武術選擇了滄州,滄州也選擇了武術。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滄州地處渤海之濱,華北大平原的腹地,地勢開闊,北鄰幽燕,南望齊魯,是冷兵器時代大兵團作戰(zhàn)的理想之地。據史載,自齊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64 年)援燕伐山戎以來,各朝各代有多次戰(zhàn)爭發(fā)生于滄州一帶?!稘h書·龔遂傳》中說:龔遂擔任渤海郡(滄州的前身)太守時曾張貼告示,命百姓“賣刀買犢,賣劍買牛”。這說明,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滄州人已有習武之風。
據專家考證,“武術”一詞始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著的《文選》。其言“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即偃武修文。彼時的滄州,地處遼宋邊境,燕云十六州中,瀛州(今河間市)在宋手中,鄚州(今任丘市)在遼治下,終大宋一朝,時時以收復燕云十六州為志,戰(zhàn)端頻起。
蜿蜒曲折的大運河,在滄州境內長達250 多公里,是全國各設區(qū)市中流經最長的。至明代,滄州、泊頭、獻縣等地已成為運河上的重要碼頭,這些地方也成為回漢民族聚居地,民族融合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fā)展。據史載,滄州籍兵部尚書、侍郎約有近40 位,將軍上百人。從販夫走卒至出將入相者,滄州習武者之眾,可以說是無以數計。
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國術館之父”張之江 (1882—1966),字子姜,鹽山縣留老人莊(今屬黃驊市)人。張參加北京政變,配合了北伐勝利進軍。張重視武術,規(guī)定凡西北軍均須通過練拳、劈刀、刺槍、體操四項主要科目。1928 年,張之江創(chuàng)辦中央國術館。1933 年,由中央國術館主辦國術國考。1933 年和1936 年,兩次率團分赴東南亞等地做武術表演,對武術的宣傳卓有成效。
大俠霍元甲 (1868—1910),字俊卿,祖籍滄州東光安樂屯,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長,自創(chuàng)“迷蹤拳”,使祖?zhèn)魅囘_到了新的高峰?;粼自趫笊峡菑V告,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戰(zhàn)而勝,1910 年6 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體育團體——精武體操會(精武體育會前身)。
大刀王五 (1844—1900),真名王正誼,滄縣人,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術大師齊名。王俠義心腸,非常愛國。他護送過因為直諫被革職的御史安維峻,還與譚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癢X 變法”失敗后,譚被捕,王得知后廣泛聯(lián)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后被譚拒絕。后“WX 六君子”被斬,王冒著生命危險為譚收尸。
豪杰佟忠義(1879—1963),滄州市西門里人,字良臣,與王子平齊名,被譽為“滄州二杰”。佟把蒙古摔跤、祖?zhèn)髑苣煤土先ㄈ跒橐惑w,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佟派技擊術。民國21 年,全國武術比賽,佟忠義榮獲六合門第一名。佟忠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他編著的《中國摔跤法》一書被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1881—1973),滄州義和街人,曾任中國武協(xié)副主席,第一屆全運會武術表演賽總裁判長。1919 年,在北京王子平力挫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兒。1921 年,在上海萬國競技場嚇跑美國人沙利文等人。1923 年,王創(chuàng)辦中國武術社。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后任副館長。
鐵壯士丁發(fā)祥 (1615—1694),孟村人,祖居丁莊子,后遷孟村鎮(zhèn)。丁為人樂善好施,性格沉靜內向,有隱士君子之風??滴跏迥?,俄羅斯兩個大力士來華,在北京擺下擂臺,視炎黃子孫如草芥,并連傷我國數名拳師。丁飛身上臺應擂,幾個照面就將二人打翻在地。丁發(fā)祥連挫敵手,為國揚威,群情振奮。
神槍李書文 (1864—1942),滄縣(今鹽山)圣佛鎮(zhèn)王南良村人。俄國拳王馬洛托夫來京設擂,京、津兩地武術名手均敗。李上臺將馬洛托夫擊下擂臺,宣統(tǒng)賜金佛以示嘉獎。李書文40 年行走江湖未逢敵手,成一代宗師。其弟子霍殿閣、劉云樵、李玉海均名震中外。
“燕子”郭長生(1896—1967),滄州市馬道街人,因郭行拳過手出手不見手,人過一陣風,故譽以“郭燕子”。1928 年,在中央國術館教授苗刀,在第一屆全國國考,以不敗記錄打入前十七名最優(yōu)者行列之中(這十七名因故沒往下再打)。郭編創(chuàng)了“二路苗刀”、“苗刀進槍”等優(yōu)秀套路,還與馬英圖共同修改編創(chuàng)了“劈掛拳”和“瘋魔棍”等套路。
八極初祖吳鐘(1712—1802),鹽山后莊科村人,初創(chuàng)開門八極拳。雍正十三年,吳鐘獨闖少林,憑一桿大槍,連闖三門,諸多暗器,一無著身,被鎮(zhèn)寺欽差官贊為“吳神槍”。吳鐘還曾獨身三進福建泉州少林寺,夜闖羅漢堂、巧得魚谷鞭。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鐘”之諺。
康德第一保鏢霍殿閣(1886—1942),南皮小集村人,霍拜李書文為師,系統(tǒng)學習八極拳和六合槍。后行走江湖,期間和許多武林高手比武過招,都以高超的武藝戰(zhàn)勝對手,但又不傷對方情面。武術界朋友都敬重其人品武藝。
滄州武術,經過千年的時光淬煉,歷久而彌新,愈加閃耀著奪目的光彩。武者,俠也,本是行走四方、行俠仗義之術,卻能在滄州這片熱土上落下種子、生根發(fā)芽,繼而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成為這座古城獨特的地域文化標志和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風”,古人對滄州武鄉(xiāng)這句文采斐然的生動描述,如今讀起來仍讓人熱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