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安大學校,貴州 安順 561000)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樹立創新意識。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保持創新精神,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完成輕松、活躍課堂氛圍的營造,促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創新。相較于強制灌輸,結合學生感興趣內容進行物理知識的導入,顯然更能使學生對物理學習保持興致,從而在物理實踐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實現創新探索。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物理原理背后的故事、文化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受到人文藝術氛圍的感染,對物理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進行繼承,完成創新意識的樹立。利用生動的教學情境,也能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激發。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使教學內容得到生動展示,促使學生在完成物理現象仔細觀察的同時,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為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教師除了進行物理知識點的講解,還要組織學生開展物理活動和實驗,確保學生能夠實現物理教學內容的系統理解。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督促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合理實驗計劃的制定,以便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保持一定的創造力,能夠實現眼、耳、手等感官的協調,為物理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在反復的物理實驗中,學生可以完成知識驗證和探索,同時得到觀察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便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探究實踐中,得到學習態度改善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實現物理探究與創新。比如,在物理問題解答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除常規方法以外的其他解題方法,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尋求簡便的解題方案,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習慣,善于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繼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實現創新。而初中物理教學內容中包含較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內容使光、熱、電等問題在生活中巧妙的反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探究問題解決方法。融入生活元素,能夠使物理教學給學生帶來啟發,促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做到認真觀察和思考,在體會物理學習樂趣的同時,結合實際進行物理問題探究,從而得到創新能力的鍛煉。
作為一門開放性學科,物理對較多學科知識進行了綜合運用。為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教師還應結合時代發展引入新問題、新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問題的思考,結合實踐創造條件實現學科知識遷移運用,在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同時,得到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留下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啟發,為學生創造個性化表現機會,完成綜合應用知識的積累,加強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從而得到創新視野的拓寬。
在實際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多要求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完成實驗,未能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機會,造成學生創新意識受到了抑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在實際開展實驗教學時應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由各小組通過討論提出不同的實驗方案。而教師只要在一開始完成實驗器材的介紹,就可以由學生自由發揮,促使學生不斷思考實驗詳細操作問題,使其從中獲得樂趣的同時,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多次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真實的感受,在學會獨立思考的同時,對物理動手操作產生濃厚的熱情,真正步入物理實驗進行探究創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非是所有物理實驗都需要復雜的實驗器具。在實驗內容可以通過簡潔操作完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物理原理完成實驗器材的自制,以便使學生在物理探究中深化理解物理知識,同時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操作期間,學生可以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形成動手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促使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找尋創新的機會,通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得到創新能力的提升。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接觸更多新知識。為此,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使物理實驗教學得到優化,以便使學生能夠始終對物理學習保持興趣,得到思維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理論教學中,教師還應突破課本的局限性,有意識地完成實踐任務的布置,而并非是直接教授學生物理理論成果。教師要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考察,實現教學合理安排,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入趣味性知識,完成物理創新實驗的設計,以便使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能夠有效提高。實際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完成物理小實驗的設計,以便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補充和延伸,為學生引入新思路思考物理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得到培養。比如,教師可以圍繞物理現象組織學生開展利用紙杯制作土電話、探究雞蛋在鹽水中的沉浮等小活動,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使物理實踐活動開展模式得到豐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相互討論中發生思維碰撞,在實現創新思考的同時,得到創造欲望的提高和創新技能的鍛煉,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在物理探究活動中,教師需要實施多元評價,以便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得到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際組織學生開展評價活動時,可以采取自評、互評等多種形式,確保學生能夠從中得到肯定的同時,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實現對物理問題的進一步探索。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加強師生、生生間的溝通,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并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料,使學生在課外加強物理內容的探索,在得到知識拓展的同時鍛煉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