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遠縣新場中學,四川 威遠 642458)
農村初中學校,英語教學面臨困難重重。英語語境差,學生心理狀態不穩定,一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目的不明確,認知能力、學習水平的不同,種種因素使不同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存在著較大差異。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采用分層教學法就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這種差異問題。筆者近幾年試著用分層法教學,獲益良多,效果也十分明顯。
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是把學生分好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智商、情商、英語水平和性格特點,按學習成績、基礎能力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編排為不同的小組,使每組不同層次的學生數保持均等,形成異質學習小組,合理調整好學生座位,實施區別教學。如把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劃為A 類;對成績一般,但有自覺性、興趣濃的學生劃為B 類;而對基礎差成績低,學習消極的學生,劃為C 類。
層次性目標,符合最近發展區原理,學生只要跳一跳就能得到,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促進了學生的進步。如在進行“形容詞比較級”教學時,可對學生提出不同目標:A 類生要求自主學習,掌握形容詞不同級別的構成、用法和規則,能準確而熟練運用;B 類生采取自主、合作學習,了解形容詞級別的類型、含義及基本用法,掌握規則形容詞比較級的構成;對教材中相關句子能正確理解,力求運用;C 類生能寫出形容詞比較級的形式,理解例句,完成相關練習。
英語教學為避免“一刀切”和部分學生因跟不上、聽不懂而掉隊,可設計與學生能力相當的內容和任務,盡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產生樂趣,激發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整體提高。如在詞匯教學時,對C 類生,可通過合作或優生帶動而掌握;對B類生,根據拼讀規則、借助音頻材料而自主掌握;而對A類生,不僅要求自主掌握詞匯的音形義,還要通過上下文來理解文中詞義,運用構詞法來拓展詞匯其它用法,實現觸類旁通。
課堂是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平臺。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分層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按學習能力,讓各層級學生能在課堂上進行多種方式的快樂學習。提問時,教師既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又要區別對待,視人而問,激發C 類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教師也要用多種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衡量。如在學習“many”一詞時,C 類生掌握其本身含義及用法即可;B 類生要了解其比較級與最高級用法,及其在否定句中的轉變情況;而A 類生不僅要了解其基本用法,還要懂得“many”與“much”的區別。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性,布置層次化、梯度性的作業,要求他們完成相應的練習題、檢測題。布置作業時可這樣分層:A 類生注重語言基礎強化訓練和語言能力培養;B 類生在掌握語言基礎之上,發展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C 類生只需完成一些語言基礎練習。對客觀題,固定答案,如多項選擇、真假題或配套練習題;對一些填空和翻譯等主觀題,規范答案,讓學生根據給定的英語單詞或漢語意思填空,或根據課本中的句型進行翻譯。作業評價也做到相對固定和規范。
英語閱讀在考試題中比重較大,更是農村初中英語學習的“巨型堡壘”。我在開展閱讀教學時,盡量避免把精力放在語法功能的講解和剖析上,而是根據學生的情況,為三類學生設計好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然后據此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對閱讀能力強而“吃不飽”的A 類生,要求他們深入閱讀,對文中所涉語法進行總結,以強化文章理解,并布置開放性問題,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升華文本閱讀,豐富其視野。對閱讀能力一般的B 類生,要求他們在精讀全文后,思考部分概括性問題,引導其理解文章來探尋問題答案,在掌握基礎知識條件下培養其語言技能。而對閱讀能力較低而“吃不消”的C 類生,則要求他們通讀全文后,通過翻閱詞典、在線翻譯等方式理解全文大意和中心思想,把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練習上,扎實學生英語基礎。通過分層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和潛能,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在教學實踐中,我雖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也取得了許多收獲。一是在把握每位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進行分類時,我對學生更有信心,并采用動態化原則,做到了一定時間對組類進行適當調整。二是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時,我更加尊重和鼓勵每位學生,克服了傳統教學“一刀切”的思維和方式,遵守多元化和科學化原則去備課,設計教案和練習題,然后有針對性地輔導、檢測,盡力創建合理的課堂教學情境,貫徹落實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融洽了師生關系。三是把分層教學模式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我為學生訂閱了部分課外閱讀材料(書報刊物),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視野,增強了學生的閱讀信心和激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四是分層作業的設計和分配是基于對不同學生當前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的認識,我花了更多時間和精力讓大多數C 類學生對作業產生了興趣,并愿意去做,從而改善了班級英語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總體成績。
綜上所述,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透徹理解分層教學的基本含義,充分尊重并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科學、合理的分層實施因材施教,多層次優化課堂,開展好課外教學活動,使學生“悅讀”英語,達成全面提升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及其素養,增強整體良性發展的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