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崇雅中學,廣東 惠州 516200)
對于廣大九年級學生而言,中考是對初中三年所學知識的一場回顧和檢閱。同時,它也是學生求學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中考成績的優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的方向。作為中考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物理占據著較大的分值比重。如何在有限的九年級學習時間內,幫助學生更好地復習和鞏固所學物理知識,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中考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擺在廣大初中物理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這一切的根本在于提高復習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在此背景下,教師要運用科學的復習方法,使其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從而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構建者自我學習,自我構建的一個過程。對于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而言,中考是對他們這三年來所學物理知識掌握程度的一次考察。那么在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角色,正確認識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構筑屬于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
首先,教師與學生互換角色。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經過前面階段的學習,相信他們對物理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理解。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夯實這些知識,并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邀請學生上臺擔任“小老師”,讓學生主講,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生們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問題,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其次,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將“大課堂”變為“小討論”。對于即將迎來中考的每一位學生而言,九年級物理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顯得極為寶貴。有的教師為了在課堂上能夠講授更多的知識內容,便將課堂變成自己的“一言堂”,學生鮮有發言的機會,師生間的互動也很少。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看似給學生講授了很多知識,但實質上學生接收到的并且真正消化吸收的卻很少。復習教學的效率并不是看教師講授了多少,而是要看學生真正學習到了多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會給學生更多小組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將“大課堂”變為“小討論”,通過小組內的頭腦風暴,進一步深化對物理知識的認知。與此同時,小組內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習效果自然更加顯著。
在同一個班級內,每個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在復習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學生間的差異,由淺入深,分層次教學,從而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發展。在教學設計時,我通常會將內容分為基礎部分、能力部分和拔高部分,其中基礎部分是班級內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的,能力部分要求班級內大部分學生達到,拔高部分則側重于那些物理基礎較好,學習上有余力的學生。這樣一來,能夠幫助每個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正所謂: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九年級物理復習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在其中會遇到困難,面對這些困難要有信心有決心解決它,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因此,在復習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就顯得格外重要。有的學生基礎相對比較差,到了復習環節,之前學習過程中偷過的懶全部暴露出來了。對于這種情況的學生,我會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并要求他們建立錯題本,通過這種查漏補缺,集中攻關的方式,引導他們一點點的補牢和夯實自己的物理基礎。有的學生基礎不錯,但偶爾幾次的考試失利使他們失去了物理學習的信心。面對這種情況,我會主動找他們談心,與他們一起分析這幾次考試失利的原因,并教給他們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從而使他們走出失利的陰影,以更加健康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接下來的復習中。
作為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簡潔且高效,并被廣泛地應用于多個領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九年級物理復習階段實質上就是帶領學生回顧這三年中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將之前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物理知識圖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將思維導圖應用在物理復習中,引導學生由單個知識點出發,向外拓展延伸出相關的知識點,建立起一定的聯系,然后再拓展再延伸,從而激發學生靈感,衍生出更多的思考。這樣就將各知識點串聯了起來,從而達到了“由點及線,由線至面”的效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各知識點間的層次關系,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系統中,厚重的復習內容逐漸變薄,效率自然就會得到顯著提升。
對于每個即將迎來中考的學生而言,九年級的復習顯得格外重要。在復習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通過設置階梯性目標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圖譜,進一步提高復習質量,從而使他們在中考中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