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溪縣城廂小學,重慶 405800)
童話故事跟一般寫事的文章一樣,一個故事是圍繞幾個角色進行的。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有形或無形的東西都可以成為童話故事的主人公,即“角色”。童話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神魔妖怪,巨人侏儒,他們大都擁有變化莫測的魔法和種種神奇的技藝;可以是有生命的植物、動物;還可以是無生命的物品。但小學階段編寫童話一般是以植物、動物或物品作為故事的角色,學生要選擇最熟悉的動物、植物或物品作為主人公,先要聯系生活實際了解這幾個角色本身具有什么特點,如動物就是要了解這些動物的特點、生活習性。如老虎很兇猛,是百獸之王;啄木鳥吃蟲子,能給樹木捉蟲;小刺猬是晝伏夜出的;狐貍狡猾,詭計多端;小兔跑得快,愛吃蘿卜青草;玫瑰美麗清香但有刺等等,然后在你熟悉的動物中任選幾個作為童話故事的主人公,但是童話故事中的角色不宜選得過多,這樣便于寫作。
童話故事雖然要大膽地幻想,但卻不能自由散漫地想。一篇文章,必須有一個中心,或說明一個道理,或抒發情感,或批評一種社會現象,或歌頌一種精神,反對假丑惡,歌頌真善美。童話的思想內容要健康,要富有教育意義,千萬不能在故事的結尾處直接說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文章中心可以蘊含在故事里,也可以通過主人公的語言表達出來。一般是借童話故事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或告訴大家一個深刻的道理。
想象時盡量天馬行空,要讓自己的思維自由馳騁,不要受太多的條條框框的限制。關注我們身邊的生活,把感興趣的事情儲存在大腦里,加入一些奇思妙想,有趣的童話故事就誕生啦!如《神筆馬良》的故事,說的是窮人馬良,憑頑強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筆。他拿著這支神筆幫助貧苦大眾,智斗財主、皇帝,情節真奇妙、有趣!再如《皇帝的新裝》中,那個愛慕虛榮、愚蠢的皇帝,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作者大膽想象,導演了一幕幕荒誕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節,這種大膽想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土壤里長出來的一朵奇花。童話的想象要聯系現實生活進行,不能脫離實際胡思亂想,還要結合動物、植物、物品本身的特點,展開合理地想象,如某個同學以鉛筆、轉筆刀、橡皮擦為角色寫童話故事時,他首先仔細觀察了這三樣文具,然后結合這幾樣物品的外形及其用途等特點進行想象,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現象---自己的傲慢行為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的道理。啄木鳥給大樹捉蟲,治好了大樹的病,不就是生活中那種懲惡揚善的正義的化身嗎?關注我們身邊的生活,把想象與現實緊密結合,才能拉近我們與童話世界的距離。
列寧說過:“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你給兒童講故事時,如果其中的雞狗都不會說人話,兒童便沒有興趣。”因此將動物、植物或物品賦予人的動作和情感,將它們擬人化,它們可以像人一樣會思考、會說話、會哭、會笑、會做事,會學習……例如:如果寫小猴子,既要寫小猴子本來善于爬樹、調皮搗蛋的習性,又要讓小猴子有人的語言想法,還會像人一樣做事,具有人的思維及情感等等,也就是把故事中的角色當作人來寫,把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寫具體,也就是把故事的經過寫具體,故事才會生動有趣,兒童才會喜歡看。
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盡量夸大或縮小,讓人物特點更加鮮明。如童話故事《格列佛游記》中的小人國與大人國:小人國的一切都極端細小,最大的城市也不過舞臺上的城市布景那么大。小人國的公民身高不到六英寸,格列佛的手掌可供五六個小人在上面盡情地跳舞。大人國的東西大得驚人:麥子高達四十英尺,貓比我們見過的公牛大三倍,格列佛被大人國的人用食指和拇指捏著,提起來放在衣服口袋里……運用擬人和夸張的寫法,可以讓童話故事的語言更加形象生動,能更好地突出事物特征,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吸引讀者。
寫故事之前,進行豐富的想象,想好各角色之間可能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這些角色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矛盾?然后圍繞確定的中心選擇事情,想象他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當時的環境如何?在故事發生的過程中他們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猜測她們說話時的表情怎樣?事情的經過部分還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故事最后的結果怎樣?故事情節盡量做到奇妙、曲折、動人。如著名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美麗的白雪公主受繼母的嫉妒而被多次置于死地,最后在七個小矮人和王子的幫助下獲得了新生,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童話故事盡量做到一波三折,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另外,童話可以運用充滿童真的語言,語言可以寫得口語化,也可以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能給文章增色不少。
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灰姑娘》;以主人公的特征命名,如《勇敢的壁虎》《善良的小象》;以文章中心命名,如《小馬不亂扔果皮了》《吃蔬菜好處多》;以文章內容命名,如《小猴子寫字》《小馬過河》。
首先,定好文章中心;其次,寫開頭,即故事發生的起因;第三,中間部分,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運用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把故事寫清楚寫具體;最后,寫結尾,童話故事結果怎樣?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