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畢節 551700)
幼兒正處于大腦發育完善的過程當中,對外界事物認識的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思考能力尚未完全發育。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地指導。在學前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趨勢,研究適合兒童個性發展的教育方法,提高兒童的各種素質。當今社會,幼兒教育和發展在社會發展中備受關注。幼兒活動和生活的基本場所是各類幼兒園和幼兒培訓機構。但是,學前教育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師應高度重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為孩子的未來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兒童是學前教育的主要對象。孩子們就像一張純凈的白紙。在接受文化教育之前,紙上是干凈空白的,老師的教育就好像創作一幅圖畫。老師手中的色彩越豐富,紙上呈現的畫面越好看,老師的教育也就越成功。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學前教育中,還有不少老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老師的重點放在了灌輸死的知識上,忽視了幼兒能力的培養。這與我們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在許多情況下,填鴨式教學策略會抑制兒童自身發展,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幼兒教師要掌握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并根據幼兒的不同個性特征完善教學方法。第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結合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注重個性化教學,做到因材施教。第二,老師應與幼兒的父母進行更多地溝通和聯絡。根據親子互動來改善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這是學前教育要必須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地促進了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兒童最感興趣的就是做游戲。由于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發展的初期,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童發展的特征,在教學環節中適當融入小游戲。例如,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游戲設計進課堂教學:為了訓練幼兒眼手的配合能力,老師設計給洋娃娃填畫五官的小游戲,鼓勵幼兒分工協作,給洋娃娃設計不同的表情特征。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協作,有的幼兒畫眼睛,有的幼兒畫鼻子,有的幼兒畫眉毛……幼兒們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既鍛煉了幼兒的手腦配合能力,又培養了幼兒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通過相互協作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在學前教育課堂教學中采用分組協作的學習方式,還可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為兒童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來提高兒童的協作意識。手工藝品課“小泥猴”要求孩子捏出生動的小泥猴。一個孩子完成這項任務會存在一定困難,但是當孩子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學習和工作效率更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一些孩子擠身體,一些孩子捏腦袋,還有的孩子捏手和腳。經過協作制作出來的的小泥猴,傾注了所有孩子的熱情和智慧,所以顯得格外加生動。孩子們體驗到了協作的樂趣,并將這種經驗應用于其他的學習和訓練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合理的發展。這種趨勢增強了孩子的們協作能力,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學前教育可以促進教學水平得到質的飛躍,為兒童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教育行業開始普遍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更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信息化教學對于提高學前教育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媒體手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學習美術課“小鴨子”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老師使用媒體展示“小鴨子”的動畫片。讓小朋友觀看小鴨子的顏色、身體特征、怎樣游泳等,在播放過程中配上好聽的音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在整個觀看和學習過程中,大腦中的形象更加豐富、飽滿,這增加了孩子對小鴨子這一動物習性的了解。此外,老師也可以使用音頻進行課堂教學。節奏歡快的音頻可以很好的引起幼兒的身體共鳴,隨之跳起歡快的舞蹈。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和反應進行靈活調整,使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在兒童教學課程中使用現代媒體技術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大大提高了教育水平。
總之,學前教育作為基本的課堂教學環節,對兒童的發展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但是,當今的學前教育課堂教學仍有在許多問題。作為主要的教育者,幼兒園教師應認真分析當今學前教育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積極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應用于學前教育,使兒童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期望在本文的討論基礎上,我們可以為幼兒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學前教育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