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一幼兒園,貴州 六枝特區 553405)
引言:環境跟一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古人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的成長發展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幼兒園環境創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主體,教師在這場融合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這就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應該根據所處的環境,科學合理的創設環境,提高幼兒的積極性,進行合理的引導,從而實現環境創設與常規教育的有效融合。
幼兒良好行為教育是幼兒常規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幼兒良好行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幼兒形成熱愛祖國,互幫互助,尊師重道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這些優秀傳統美德正是當代人所缺乏的,因此我國大力推行幼兒良好行為教育,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收效甚微。經過研究,原因有兩點:第一,幼兒對這些良好行為沒有學習的興趣,他們對這些行為有著自己的理解,甚至有些幼兒在理解上存在疑惑,這不僅阻礙了幼兒的學習,也給老師增加了教學的難度。第二,在大多數家庭中,孩子是家庭中的焦點,父母的親切關愛讓有些幼兒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給幼兒園的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但正因為如此,環境的創設教育才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改變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室的走廊上張貼有關孝的漫畫,比如說《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等。還可以在教室內張貼有關孝的名人名言,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這些名言,讓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到良好的行為教育。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課程。人生習慣養成的的重要時期就是幼兒時期,因為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較弱,心理發展尚未健全,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正確的教導學生,讓學生養成注意個人衛生的良好習慣。但很多教師運用的方法是每天不厭其煩的說教,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學生對講衛生習慣產生抵觸心理,逆反心理。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個“講衛生”教育環境,在教育環境的幫助下潛移默化的改正幼兒的不良衛生習慣,形成“人人講衛生”的文化氛圍。比如說,在洗手池的上方張貼一張字條:“講文明,勤洗手,先洗手心后搓手,抹點肥皂香噴噴,我是衛生好標兵。”也可以在毛巾旁張貼一張小朋友用毛巾擦臉的漫畫,幼兒看到漫畫,一定會跟著漫畫中的小朋友做,這種教育影響力是教師所替代不了的。比頻繁的說教更有效果。除了個人衛生,課堂衛生也尤為重要。為了培養幼兒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師墻上制作一個“我值日我自豪”的專欄,將幼兒分成五組,主要負責班級的衛生,包括倒垃圾,掃地,整理玩具等,每周一評選出一個最棒的小組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對做的最差的小組進行適當的懲罰提醒。通過這種環境,可以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勞動積極性,快樂的參與到班級的集體活動中。
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以后的全面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環境是無形的教師,如果教師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夠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及認知能力進行科學的布置課堂內外的環境,讓學生很容易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我們可以在教室張貼有關數學的小知識,在豐富墻壁文化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除了文字,也可以搜集一些數學家的圖片張貼在墻上,讓學生在欣賞偉人的同時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可以主動向幼兒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讓幼兒了解墻上的偉人是如何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自主搜集科學家的資料,然后將幼兒搜集的資料張貼在墻上,激勵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幼兒常規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恰恰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因為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在幼兒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范圍。比如說在“過家家”游戲中,老師可以在墻上張貼“?!弊?,在墻壁上懸掛燈籠,在廚房擺放鍋碗瓢盆等以此來烘托出一種家的氣氛,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為幼兒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與教師的生活交流中學習到生活中的知識。
綜上所述,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與教師的常規教育的聯系密不可分。幼兒教師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對幼兒的發展前途有重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負責任的進行環境創設,盡可能的為幼兒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讓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為幼兒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打好堅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