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文物保護中心,黑龍江 雞西 158100)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處在文物保護事業的最前線,是提升我國文物保護工作整體水平的重要內容。但是隨著我國文物事業的發展和保護水平的提高,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因為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出現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新問題。這些問題已嚴重阻礙我國基層文物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文章試圖通過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現狀和產生原因的分析,進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具體闡述如下:
(一)文物保護隊伍結構有待優化?;鶎拥奈奈锕ぷ麝犖?,人員結構較復雜,文化程度稂莠不齊,大多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并非科班出身,缺少相關建筑和文物保護方面的理論知識,接受文物保護專業知識培訓的機會也很少。在實際工作中,缺少保護文物的實踐經驗和基本技巧,不能對文物進行有效的修復。另一方面,基層文保隊伍中專業人才斷代情況也愈發明顯,老一輩“技術黨”陸續退休,青年人才后繼乏人,文物保護的人才逐漸產生斷代,削弱了文物保護中的中堅力量。
(二)文物保護經費比較緊張?;鶎游奈锉Wo工作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的扶持,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許多地方政府不斷擠壓文物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文物保護經費嚴重不足。經費短缺導致許多文物保護措施和安全預防設施不能落實,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護。此外,許多的業余保護組織由于缺少政府的資金扶持,文物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導致業余保護組織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使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開展難度更大。
(三)文物保護管理體系有待健全?;鶎拥奈奈锉Wo機構大多任務繁多。從文物調查到資料整理,從日常維護到普法宣傳,這一系列煩瑣而具體的工作全部壓在基層文物保護機構的肩上,而基層文物保護機構受機構級別和人員編制的制約,大多一人身兼數職。這樣既增加了工作失誤的概率,又容易造成工作人員權責不明確。
(四)文物保護工作支持力度有待加強?;鶎游奈锏谋Wo工作在短期內不僅無法得到任何經濟利益的回報,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在普遍注重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部分地方政府在經濟建設和文物保護工作出現沖突時,文物保護工作往往讓位于經濟建設,使文物保護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損。
(一)基層的工作人員是確保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因此,加強基層文物保護隊伍的建設工作勢在必行。必須堅持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 “兩條腿” 走路。一方面管理部門在引進人才時要提高招聘門檻,聘用專業性的人才,并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工作崗位。另一方面要定期組織學習,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也可采用師承制的培養模式來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提高相關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水平,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拓展文物經費來源渠道。就目前我國的財政狀況來說,完全依靠財政的投入難免捉襟見肘,因此要大力推廣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的開發模式。一方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文物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做好國有產權的各類文物保護工作。另一方面,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政府可以通過打造營商環境、合作開發優惠等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尤其是民營資本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解決產權私有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維護資金。雙措并舉,緩解文物保護經費緊缺的現狀。
(三)創新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地方政府要綜合管理文物的價值、工作職能、管護面積等方面的因素,科學的設置文物保護機構的級別和人員編制,以滿足文物事業的需要;基層文物保護部門工作人員要有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要加強與市場經濟的聯系,及時調整部門的管理方式,明確各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處理好開發和保護的問題。文物部門要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發展經濟的關系,找準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要在“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下,利用現有文化旅游,文化產業等資源優勢,探索開發新思路,打好“文物牌”,真正做到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實現文物保護與發展的有機統一。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我們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中探索出對策和辦法,從而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總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