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頁巖氣開采技術服務公司,湖北 武漢 430206)
國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要想提高國企改革成效,勢必要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及企業管理需要進行文化建設,進而促進國企穩健發展。實際上,國企文化建設需要一段過程,對此,企業領導者及員工要樹立一致性文化建設目標,積極探索國企文化建設路徑,確保國企改革阻力有效清除。
國企文化在長時間經營及管理下形成,其中文化價值觀得到全員認可,并且全員視這一文化為行為準則,真正肩負起國企改革重任,以此加快國企改革進程。隨著新文化內涵不斷引入,員工能夠盡快適應新文化,運用最新文化理念指導工作行為,推動國企可持續發展。此外,國企文化優建后,員工的企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倍增,并且員工間矛盾大大減少,即便遇到改革阻力,員工會不約而同地踐行合作模式,盡最大可能優化國企改革效果。
1.文化建設意識淡薄
部分國企高度關注工作業績,相對來講,文化建設活動被動開展,長此以往,會增加企業內部矛盾,導致國企管理環節遇到重重阻力。如果國企文化建設意識短時間內得不到強化,那么文化建設行為將失去規范性,并且部分員工會因存在感缺失、文化需求無從保證而產生離職想法,最終會影響國企改革效果。
2.文化建設活動流于形式
當前國企文化內容不夠豐富,且文化形式缺乏創新,一定程度上會弱化員工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導致文化建設意義低效顯現。分析原因可知,多數領導者存在官本位思想,加之,國企文化與思政工作脫節,所以文化建設工作停留于理論層面。
3.文化建設人才缺失
文化建設工作離不開人才支持,但很多國企的文化建設者普遍存在文化素養偏低、文化知識匱乏、學習意識淡薄等現象,使得國企改革缺乏內動力。正是因為缺少專業文化建設人才,導致國企文化雷同建設,長此以往,會降低國企競爭力,不利于國企現代化發展。
國企改革刻不容緩,要想優化國企改革效果、提高改革效率,應從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入手,這既能豐富企業員工精神內涵,又能創設良好的企業氛圍,確保國企文化實踐意義全面彰顯,最終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目的。
員工是文化建設中的參與者,員工參與意識對文化建設進程及國企改革進程有重要影響。為強化員工的文化建設意識,國企領導者要面向員工介紹文化意蘊,并動態觀察員工思想變化,基于思政層面的溝通讓其樹立正確理念,進而為國企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與此同時,領導者通過為員工提供切身幫助來獲得員工信任,以此拉近上下級間距離,營造和諧的企業氛圍。對于領導者來說,應充分發揮帶動作用,通過文化宣傳來引起員工注意,讓員工從內心深處意識到文化建設重要性,最終員工能夠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出文化建設建議,以此豐富國企文化內涵,全面滿足國企改革階段的文化需求。眾所周知,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一段過程,然而文化建設意識對行為起到導向作用,所以全體成員要樹立文化建設的一致性認知,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
新時期,國企文化建設被提出嚴格要求,適當豐富文化建設內容、創新文化建設形勢,這是國企改革深化的必要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國企領導者以員工為中心,并動態觀察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綜合多種因素注入新價值觀念,確保員工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進而增強國企向心力,為改革深化提供強有力支持。網絡信息時代到來后,國企領導者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文化形式,以便為文化建設增添活力,大大提高文化建設效率。例如,濃厚文化氛圍營造時,國企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員工出色表現及先進事跡,并對這類員工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支持,以此調動員工從業熱情,讓其他員工以之為榜樣,將正能量持續傳遞。此外,國企精神文化活動組織時,鼓勵員工集思廣益,結合國企實際提出多樣化文化構想,全面調動員工積極性,推動國企文化改革步入新階段。
國企改革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文化建設人才培養工作應及時跟進,以便為改革策略調整提供新思路,確保改革工作逐步落實。在此期間,國企拓展人才聘用渠道,主動與高校合作,優選考慮學校推薦生,并在校企合作基地中納入優秀人才,以便為國企文化建設工作注入新鮮血液。文化建設人才聘用后,面向全體員工系統化培訓,聘請文化建設經驗豐富的人士前來指導,以此豐富員工知識儲備,使其樹立正確的文化理念,進而為文化建設工作助力,取得文化建設良好效果。對于培訓環節表現出色、培訓成績良好的員工再次選拔,將這類員工作為文化建設隊伍成員,讓國企文化建設工作在專業隊伍支持下順利進行。為激勵國企文化工作者在國企改革中的積極性,國企實施激勵制度,即面向綜合表現良好、文化建設行為規范的員工給予精神嘉獎,這對企業良好、濃厚文化氛圍創設有重要意義,一定程度上會增強企業活力。
綜上所述,國企改革背景下,企業積極踐行文化創新理念,通過強化文化建設意識、創新文化建設活動、培養文化建設人才等措施提高文化建設水平,確保國企文化建設環節已有問題高效解決。這既順應新時期國企改革趨勢,又能為國企持續發展注入充足動力,最終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推動力。隨著國企改革要求不斷提高,應適時創新國企文化建設路徑,使國企改革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