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雯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小芝鎮中心校,浙江 臺州 317011)
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同網絡之間的有效結合屬于全新發展方向,運用網絡資源能夠使教學更具深度與層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網絡資源加以有效利用,使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的關鍵作用得以有效發揮,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培養閱讀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理解能力,教師務必重視運用網絡對教學做出科學設計,以此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小學生由于好奇性強烈,其興趣的激發相對較易,對未知知識存在較為強烈的學習欲望。傳統閱讀教學階段,學生僅通過課本對知識做出學習,久而久之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與乏味。處于網絡環境下,閱讀教學也得到優化與創新,教師可對網絡加以科學運用,對圖片與視頻等做出課堂展示,使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良好的興趣。比如,教授《找春天》一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春天做出聯想與想象,同時引導學生做出闡述與說明。通過學生對春天景色用語言做出表達之后,教師可借助網絡展示關于四季不同時期的圖片,使學生找出關于春天的圖片。如此學生通過思考與游戲,可以充分了解認識到春天萬物復蘇以及生機勃發的景色,之后再繼續開展課文閱讀。教師可做出提問:哪位同學可以通過課本的語句寶打出圖片中具體內容?此時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并表達出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通過歡樂愉快的回答,學生便可感受到春天的獨特魅力與優美景色。以此通過對網絡的科學運用,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學習興趣,使閱讀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網絡存在視聽結合以及形象直觀的鮮明特點。開展閱讀教學階段,基于學生實際需求與心理特點等,運用網絡設計懸念,以此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并對知識產生求知探索欲,使學生對閱讀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比如,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教師可對《三國演義》有關于“草船借箭”的內容做出展示,待至重要階段進行暫停,使學生產生想要繼續探知的欲望。諸葛亮如怎樣在短時間造出那么多箭,為何無需用到竹子、翎毛等物品便能夠造出箭等相關的問題懸念,使學生產生閱讀的強烈興趣,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探索欲。運用玩過,設計懸念,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做出質疑,自主完成閱讀學習,使學生學習主體性得以有效彰顯,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有效發揮,以此強化閱讀教學效果。
網絡環境下,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十分便捷,能夠對學生合作以及競爭意識做出有效激發。教師可借助網絡,對全體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使學生借助網絡位于小組內部進行信息的交流。比如,教授《趙州橋》一文,教師可設計提問:趙州橋始建于什么朝代、是何人修建而成、其具備怎樣的特點等?指導學生自主借助網絡搜索正確答案,之后位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探討。之后,通過組織語言,對答案做出闡述說明。還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小組內成員分別搜索不同問題的正確答案,之后通過小組成員做出展示與說明。通過組織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學習空間,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教育培養十分重要。
新課標強調對閱讀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并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予以高度關注。拓展語文學習以及應用的范圍,重視跨學科學習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掌握與靈活運用,使學生視野得到有效拓展,使學習效率得以有效增強。基于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范圍做出有效拓展,為其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比如,教授《琥珀》一文,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課后時間,通過網絡了解有關琥珀的相關知識,以此使學生知識面得到有效拓展。按照課后學習的具體情況,可通過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使學生可以彼此之間做出交流與共享,了解掌握豐富的知識。同時,可通過微博以及微信等不同形式,位于網絡中做出探討。同時,教師應適當做出指導,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做出解答,使彼此之間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同網絡進行有效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空間,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教育培養提供重要基礎。隨著網絡的不斷變化發展,語文閱讀教學同網絡彼此之間的融合勢必更加緊密,對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的教育培養能夠產生更加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能夠有效達到上述的目標,對于文章提到四個方面則要注重落實,即一是要科學運用網絡,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要善于合理的設計懸念,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三是要積極開展組織活動,并促進小學生相互協作能力的提高;四是要注重課外延伸,以此拓展小學生的視野。如此,不僅能夠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高效,對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言也是極其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