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新城小學,河北 保定 074200)
作文課堂教學的“三課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典型、實用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何謂“三課型”?即每次作文要根據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和水平,用三種形式來完成:第一課型,說文;第二課型,寫文;第三課型,改文。實踐證明,這種作文教學模式,不僅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而且在教學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語大綱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由此可見,小學作文的性質就是通過基本訓練,夯實基礎,其目的在于練練筆,為未來的發展和提高創造條件。可以說,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這一性質決定了作文教學必須體現訓練的過程,作文訓練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靠訓練,而訓練是別人代替不了的。訓練需要一定的過程,而整個訓練的環節都必須要體現作文訓練的目的性、過程性,而筆者所采用的“說文—寫文—改文”的三課型的教學模式就是抓住了學生進行的過程性,較好地體現了小作文教學的性質。
由于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屬于練練筆范疇,所以小學生作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自己寫,寫自己,自己改,改自己”。關于“自己寫,寫自己”,在小語大綱中也有明確要求:“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社會閱歷、生活經驗少,心理發展較稚嫩,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較低,因此,小學生作文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寫什么”。在平時作文教學中,經常出現少數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學生無話可說,是由于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較差以及語言積累較少所致。怎樣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是作文教學中必須要考慮的至關重要的一個課題。除了要求學生平時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強化積累、勤于實踐外,在作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交流寫作素材也是成功地解決“寫什么”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可以說是“說文”課的基本理論依據之一。小學生作文的第二個問題是“怎么寫”,在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后,應當解決“怎么寫”的問題,通過“說文”不僅能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同時,可以使學生在聽別人口頭作文過程中,學習別人的精美語言和敘述方法,可以解決“怎么寫”的問題。這應當是解決“作文難”的有效方法之一。關于“自己改,改自己”的特點,筆者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學生的“改文”應該是在教者啟發引導下的自主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改”、“互相改”及教師指導修改,學生可以在作文訓練中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作文水平。綜上所述,小學生作文的特點就決定了作文課堂教學的“三課型”模式。
前文已經講到,“三課型”教學模式就是每次作文需用三種形式完成,第一各環節,引導學生選題、審題、立意、選材、組材、構思、布局謀篇,然后分小組進行口頭作文,每小組選出一兩篇優秀作文,進行全班交流。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溝通能力。通過一部分好學生的口頭作文,可以啟發少數作文差的學生,使他們及時獲取熟悉的素材,以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同時,學生通過聽取別人的口頭作文,可以吸取一些好的表達和敘述方式,吸收別人作文中的精華,從而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只要解決了“寫什么”和“怎么寫”這兩個問題,學生習作中遇到的“瓶頸”就會逐一得到解決,書面作文自然會水到渠成。
在學生口頭作文的基礎上,提出一定的要求,開始進行書面作文。一般來講,這個環節會進行得很順利,絕大部分學生在一課堂內完全能把作文寫出來。在這個環節,應注意幾點:(1)根據口頭作文,理清思路,抓住要點,不能東一句、西一句,不著邊際;(2)圍繞中心,搜集材料,不能“羊吃碰頭草”,想到哪寫到哪;(3)注意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區別,錘煉自己的語言,使所寫的文章字通句順,又生動活潑;(4)口頭作文有一定的隨意性,相對于口頭作文來講,書面作文要求更為嚴謹,所以,在動筆前要引導學生整理思路,在口頭作文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
作文寫好后,第三個環節就是進行改文。改文,即修改作文。整個修改過程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學生自改。改什么?改錯別字,改病句,改材料組合等。第二步,同桌交換修改,往往有些錯別字或病句自己看不出來,但這些錯誤別人容易看出,因此交換修改很有必要,可以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第三步,教師選幾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優秀作文、一般作文、較差的作文)進行評析,綜合評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修改。評析時要和作文要求對照,和口頭作文對照,找出可借鑒之處,表揚并推廣。
“三課型”作文教學模式,雖然消耗時間較多,但由于具有較強的層次性、梯度性和過程性,訓練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大都有顯著的提高,大多數學生能寫出水平較高的作文來。
以上就作文課堂教學的“三課型”模式做了簡要介紹,限于篇幅,不再結合實例進行贅述。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貫徹于作文教學的始終的。相對于起始階段的作文教學來說,這種模式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無論何種模式的教學,都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不應脫離現實。同時,由于學生群體的多樣性和學生多重個性,這就決定了教學方法和模式應當是豐富多彩的,這就要求我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們,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提高作文教學以及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