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鳳煥
(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豐州學區人民街小學,河北 邢臺 054500)
首先,小學英語的對話教學是以學生為主的對話活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學生在課堂地位的變化。在對話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主題的理解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其次,對話教學更加注重生生之間或者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避免了教師的灌輸,這一點符合新課程改革對課程教學的要求。在傳統英語課堂中,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基本上沒有什么互動和交流,學生有什么疑問也不會提出,從而導致問題越積越多,最后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現階段的英語對話教學就加強了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在最近發展區域內進行交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讀的興趣和對話的欲望。最后,在對話教學中,學生通過對對話內容的理解和操練,形成了一種新的認識。學生在進行對話的閱讀過程中是一個自由的個體,這種自由不僅體現在外在的行為活動中,而且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
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學都強調課前導入的作用,有效的話題導入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有充分的激情和興趣參與到之后的對話教學中,這是提升對話教學閱讀效率的第一步。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知識以及本節課的預習內容進行一個復習和回顧,這些教學環節要安排在導入之前;其次,給學生介紹本次對話內容的主要適用場合以及作用,并且根據對話的內容借助ppt等多媒體教具出示與內容相關的圖片和場景,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情境,進一步調動學生讀的興趣;接著教師再將對話中出現的一些生詞進行教讀,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其發音和意義;在經過以上的教學活動之后學生基本上能夠猜測出本次對話的主要內容,最后教師再設置具體情境,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使學生帶有一定方向性去讀。比如在進行關于“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這個話題的對話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學生1回答:“I go to school on foot.”接著教師再問:“Does S1 go to school by bike?”這時學生2回答:“No,she doesn’t.”教師接著問:“Does S1 go to school on foot?”學生3回答:“Yes,she does.”學生在經過這樣一個導入之后不僅能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而且還與同學進行互動,使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接下來的對話閱讀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的讀法就是閱讀的技巧和方式,學生在對話的閱讀過程中就會形成新的認識結構,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糾正閱讀中存在的不良習慣,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方式才能夠進行有效的讀,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生在進行英語對話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相關的閱讀指導,在斷句、停頓以及語調、語速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陳述句應該采用什么語調,問句應該是用什么語調,等等。比如說:“How do you go to school?”在讀這個句子時,學生要使用升調,表達一種不肯定以及委婉的含義。“I go to school on foot.”這句話在讀的時候應該使用降調,表達一種肯定以及完整的含義。此外,教師在教授讀的技巧的過程中也要適時地給學生拋出問題,使學生有目的性、方向性地讀,這樣就會更有利于學生對話題內容的理解,并且促進學生在實際交際中的運用。
學生在對對話進行閱讀、練習之后,也要進行相應的拓展。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看,拓展練習在對話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顯著。在拓展練習中,教師要設計出一個有意義并且具有完整性的拓展活動,進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教師在設計拓展活動時應該遵循最近發展區原則,與學生之前進行的對話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收獲的樂趣。一些有條件的英語課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器給學生播放一些與對話內容相關的拓展視頻,使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交際的魅力。同時,英語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對拓展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應用場合進行討論,之后可以讓學生用英語來表述拓展內容。學生的表述過程也是鍛煉學生勇氣、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在這之后,教師還要給學生們布置一個課后作業,讓學生自行進行分組練習,也可以是分角色來進行讀,在下次課堂上給同學們分享。之所以設計這個環節,一方面是想鍛煉學生的勇氣,另一方面是想借助角色扮演來提升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新的語言的學習就是需要盡可能多的操練,才能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用英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對話教學中積極促進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并運用對話內容,同時師生之間也能夠進行較多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有助于形成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此外,英語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對話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對話、走出對話,使英語教學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