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鳳
(伊犁師范大學,新疆 伊寧 835000)
當代美術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課堂的主導到以“學生為主”的互動,從“填鴨式”、“滿堂灌式”教學到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主動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迫使教師必須建立新的美術教學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手段。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代美術教師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才能完成基本美術教學任務,創造性地完善教書育人活動。
素養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應具備的素質與修養。它是指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才能和體格等方面先天的條件和后天的學習與鍛煉的綜合結果。美術教師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職業素養:
美術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熱愛教師職業、熱愛學生、熱愛教學工作,為人師表。一旦選擇了美術教師作為職業,僅僅熱愛藝術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學活動、熱愛學生,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對于教學前線的美術教師而言,要立志服務社會,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把教育作為終身從事的事業。一位教師的師德是無形的卻是力量無窮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尚的師德似一盞明燈,照耀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照亮學生求知和做人的道路。
當代美術教師必須具備職業要求的學歷、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修養。美術教師,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不了解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知識,對美的認識和理解就不會很深刻。以目前高中美術涉及的教學內容為例,沒有歷史、地理、宗教、文學、社會學、美學、哲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知識來與美術理論結合,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新課標背景下,不具備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就無法啟發小學生對海洋、宇宙、太空的想象來創作;沒有中西文化知識就無法進行中西方美術作品的比較和鑒賞;沒有美術史的理論就無法向學生介紹西方現代藝術各個流派和當代的各種藝術現象;不懂藝術哲學和美學就無法站在更高的領域闡述和引導學生的藝術理念,沒有對藝術材料的運用和處理能力就無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同時,美術課程十分強調美術學科的人文性和跨學科聯系。每一件作品都表達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要使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理解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了解每件藝術品和每位藝術家的人文精神。因此美術教師要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地積累知識和藝術創造技能。
美術教師要具備熟練而扎實的專業技能。美術課不完全是理論的講述,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激發審美創造力。美術教師必須有熟練的專業技能,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準確、生動的演示:教師能寥寥幾筆畫出造型生動的物象;能寫出漂亮的美術字、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能用剪刀剪出栩栩如生的造型;能用橡皮泥塑造神態各異的人物、動物;能揮毫潑墨展現中國畫的魅力;能用油彩傳達西方美術的神韻;能用電腦進行工業設計、動漫設計;能運用各種常見的廢舊材料,化腐朽為神奇進行手工制作;能旁征博引將美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美術史知識等貫穿于美術課堂等等。無疑所有學生都會為教師的這些技能所信服,進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和憧憬,同時在學生中樹立牢固的威信。反之,學生會十分失望,對美術的興趣大打折扣,也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1]
要掌握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運用教育規律開展教學,還要掌握美術教育學和藝術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等心理學專業知識。這也是美術教師知識結構的重要方面,只有教育理論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運用教學規律,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教學實踐才能結出碩果。一個懂得藝術心理學的教師,一定不會忽視美術對學生的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把美術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把握學生在各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讓教學有較強的針對性,既不能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不能滯后于時代、缺乏新鮮感。目前美術教學活動的教材和內容選擇較以往有更大的靈活性,給予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進行教學,但這同時也要求教師對兒童、青少年的認知心理有更多的認識。
學術修養包括學習精神、敏銳的判斷、創造精神等。學習精神對教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從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學習到進入美術教師職業,面對的是眾多的信息資源和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社會,教師必須學會終生學習,在美術領域和教育領域中繼續深入地研究和學習,才能給自己不斷“充電”,把握住時代的脈絡,更好地服務于美術教學。如何利用身邊的材料和資源,如何用自己的頭腦來建構新的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去教學、引導學生自由思考、勇于創新,是當代美術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和研討的。
一個優秀的當代美術教師除了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具備優秀、健康的心理品質,用正能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有為人師表,嚴于律己的工作作風;熱愛美術教育,能克服工作環境以及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壓力,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能始終無私奉獻,不懈地學習與追求,成為學生的表率。
1.研究教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鉆研、分析和組織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的重要基本功之一。美術教材的實施和教學法有直接關系,不同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在美術教學中顯得格外突出。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更加靈活自如,更能發揮每一位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方法更能體現教師創造性的工作性質。因此只有具備了對教材和教法的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
2.教學的設計和組織能力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學活動更多的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和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自主學習,最終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發掘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協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等,都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對教學秩序的掌握、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步驟的實施、對課堂情況的預見、對學生情緒和態度的把控,這些教學的組織不僅體現了教師的智慧更是教學藝術的充分體現。
3.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力
美術教師面對信息時代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必須掌握多媒體及網絡知識和技能,運用電腦、互聯網絡、課件技術開展美術教學和交流,以適應教學電子化、科學化的要求。美術課是感性和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可以使美術課圖文、聲像并茂,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技術開展教學也是目前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
4.教學表達能力
良好的教學表達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保證,教學信息的傳播通過多種訊道完成。其中包括音聲訊道(口頭語言、語言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速、節奏;提問、答疑、討論、表揚和批評;音樂、現場錄音等);形符訊道(板書、板畫、范畫、模型、標本、掛圖、操作演示等);動姿訊道(眼神、表情、手勢等);時空訊道(教學節奏和順序、師生間的距離和空間位置等);綜合訊道(錄音機、錄像機、幻燈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媒體的使用)。教師應全面地掌握各種表達手段,并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運用,達到多維教學表達的效果,使教學本身成為藝術。[2]
5.創造性教學的能力
教師的勞動不是重復性的,而是要根據自身能力和素質綜合學生特點和發展水平進行創造性地教學。首先,教師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學機智,靈活處理突發的事件或應對學生各種異想天開的提問;其次,要敢于向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挑戰,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大膽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再次,靈活運用教科書,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聯系,大膽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補充教材、延伸課堂;最后,敢于打破學科間的邊界,使美術學科與其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結合到一起。
美術課程不僅要完成技能實踐的任務,更要充分發揮美育的思想教育、引領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活動中對人文、歷史、文化、哲學的結合和延伸來引導學生認清美、丑,分清善、惡,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運用美術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自然環境、中華文化、歷史的熱愛和積極情感,樹立文化自信,同時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自我不斷發展和完善。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教師必須要走在知識和學術的前沿。因此,只有大量閱讀專業技能、技法和教育教學書刊,及時了解專業信息動態和教育教學經驗,增強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美術教師需要把專業技能上的創新和發現、在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感悟等通過觀察、比較和研究形成系統的、科學的理論,才能改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教師不斷自我總結、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
美術教師除了要勝任美術課相關的各種工作,還要承擔學校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美化教室、布置會場、宣傳欄,策劃實施展覽、課外美術活動輔導、教具開發制作,甚至承擔學校重大活動的攝影、攝像、宣傳等工作。因此美術教師必須要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做一專多能的多面手。
團結協作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之一。協作能力是人在職業生涯取得最大成功的關鍵。教學團隊是完成教書育人大目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團結和協作的能力也是美術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
隨著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的推進,美術教育成為美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美術教師肩負著傳遞人類文化、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完成教學任務、不斷調整身心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等重要使命。因此,當代美術教師必須完善自己的師德,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為了培育符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