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芳
(紹興財經旅游學校,浙江 紹興 312000)
引言:數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必須要重點掌握的一門學科,學生學好數學不僅是為了應試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為學習和成長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基礎的前提下來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時間能力。
首先從教師層面上來看,教師對于中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一方面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半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導致數學課堂總體呈現一種枯燥無趣的氛圍,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缺乏科學的教學策略,很少能夠針對學生的差異性來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中職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很容易出現跟不上教師教學節奏的狀況,從而影響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其次從學生層面上來看,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中職生都不能正確看待數學學習,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無用的行為,這是因為學生的內心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因此需要教師不斷的鼓勵,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以一個積極的心態來看對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想要培養中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首先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對生活是有幫助的,這樣學生才能夠主動去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與此同時中職學生正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對于正值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選擇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將全身心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例如:在《等差數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的題型,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說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幾組,來讓學生演繹一些生活中可能會運用到等差數列的情境,通過這種生活情境的演繹來幫助學生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和內涵,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舉例來回憶生活中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樣更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并且通過實際應用案例,也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體驗感,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例如:在《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些生活中的建筑,讓學生分析這些生活中的建筑其中包括什么樣的直線及平面的關系,這種舉例式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而且學生在這樣的案例中可以認識直線和平面的概念,讓學生通過對一些應用性實例的了解,來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的深層次認知,這樣學生才能夠以一個積極的心態來培養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組織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將學生的思維帶出固有思維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在親身實踐中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和魅力,并且在親身實踐中尋找生活中數學的存在,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實踐中進行數學教學,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有很多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都是來自于生活中的素材,同時也能夠對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也是教師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函數》應用題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文具店買文具,來了解文具店的不同促銷活動政策,從實踐操作中分析和選擇最劃算的購買方案,從而認識到函數應用題的相關解題方法,因為函數是中職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因此實踐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也能夠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與講解理論知識和概念相比,應用題教學是最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最常見的場所就是課堂,因此教師要充發揮應用題教學的優勢,在應用題教學中既要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又要加強學生對于知識體系靈活應用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審題準確度;其次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交流、多觀察,運用靈活的方式解決數學應用題,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地拓展和延伸,逐步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教育形式的發展趨勢,中職學生數學教學質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對于學生數學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化素養的提升上,更要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促進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主動學習數學,提升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促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