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普蘭店區城子坦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2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漢語拼音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應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注意漢語拼音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的運用。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還不太穩定,常常因為其他外界影響而轉移注意力,無法將自己的思維穩定在一定的目的任務上。拼音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本身就難記、難背,更容易混淆。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要求一個半月時間全部學完拼音并完全掌握,更是難上加難。而且有些老師在講授拼音時不講究方法,僅讓學生死記硬背,更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進而影響識字教學。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開課時,用有趣、生動的小故事來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如在教學漢語拼音“g k h”這一課時,我根據圖片,編成小故事:在一個晴朗的下午,一個小女孩來到小河邊,她看到了小蝌蚪在自由自在的游泳。天空中飛來一只小鴿子,叼了一只花環送給小女孩……小學生那么喜歡故事,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片,把他看到的講給同學聽。
兒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課堂上把拼音字母編成兒歌,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和識記漢語拼音的興趣,而且也能讓學生掌握學習漢語拼音的方法,讓學生記憶深刻。例如在教學“a o e”這一課時,在教學發音時,可編成小兒歌: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這樣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更能讓學生體會學中樂,樂中學。久而久之,在學習其他漢語拼音時,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編兒歌。在教學中,老師要給予學生信心,這樣的教學會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拼音教學中,融入游戲,把枯燥的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如在教學拼音“z c s”這一課時,我設計了摘蘋果的小游戲,我把拼音都藏在了蘋果中,讓學生把自己會讀的摘下來。同學們興趣極高,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有限,因此在教學一段時間后,我會穿插一些小游戲來讓學生放松。例如:用手勢來比劃所學的拼音。學生在游戲中不僅放松了也鞏固了學習知識,一舉兩得。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巧妙的設計了一些小競賽,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例如:比一比誰讀的快,比一比誰讀的準,比一比誰寫的漂亮,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拼讀的準而快……競賽活動可以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老師在教學中,更要適時引導,讓學生展示自我,讓他們在與他人正當競賽中發揮自己的才干,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拼讀能力。
在一年級的教材中,隨處可見如繪圖本中生動有趣的圖片,有助于學生理解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應善于利用書本中的資源,進行引導。例如:在學習“g k h”這一課時,教材中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喝水,引出了“h”這個音,同時讓學生看圖片,你發現了什么,椅子的側身是“h”的音形。一幅簡單的小圖片將“h”的讀音和音形展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讓學習體會課本中圖片的有趣性,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及學習興趣。
1.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大幅度提高
我經常深入一年級課堂,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逐漸提高。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學習漢語拼音,能夠從書中的插圖、編順口溜等不同形式來學習漢語拼音,學生參與率高,課堂上都爭先恐后的舉手回答問題,學生們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漢語拼音的習慣。
2.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
在不斷地摸索實踐中,課堂有效的學習漢語拼音形式逐漸形成。一堂40分鐘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課堂理念深入貫徹到每個細節中。通過課堂中生動、有趣的環節,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變得更為積極,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課堂。
3.后進生的學習動力十足
通過這些有趣的形式,在課堂上,原本不愛發言,學習不積極的同學為了給小組爭光也充滿了勁頭,在各階段小測中成績明顯提高。班級學生的學習氛圍也越來越濃厚了。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進而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1.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我在拼音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拼音教學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拼音教學一下子有趣起來。在學習拼音中,有的同學通過情境圖識記,有的同學通過歌曲識記,還有的同學通過做游戲方式牢牢記住拼音。整個課堂活起來,課堂的教學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得到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2.提高了老師的科研能力
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讓拼音教學盡可能的有趣味性。為了找到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拼音的好方法,我不斷查閱資料,及時地進行總結歸納,同時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使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