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險峰
(河北省邯鄲市第七中學,河北 邯鄲 056000)
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也產生積極影響,對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提升自身信息技術能力和學科探索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很多學校在推動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采用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方法,學科教研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積極爭取教學科研的指導,專業技能得到很大提升,打破了教學信息化應用瓶頸,教學效果明顯增強。
探索信息技術下的學法指導 現代化教學理念下,信息技術應該作為學法指導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科研活動要重視信息技術下的學法指導活動。毋庸置疑,近年來教研部門組織開展的多以教學為主要方向和培訓目的的信息技術培訓活動,對教學信息化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不足是對學法方面有所忽略。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是如何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因此,學法指導方面的培訓與創新思考就變得格外重要,應該盡快填補這方面的空缺。
其次,教科研要開展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學法指導活動,學法指導應更為具體有效。信息技術下的學法指導要以軟件模板的運用指導為主。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學的引導和調控[1]。引導的內容包括對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教學形式和網絡學習方法的提示、說明和介紹,依情組織網上學習討論、個別化輔導、答疑、發布練習和評價等。如師生社交軟件的下載、使用,可以讓學生與教師進行更為真誠的溝通,形成良好的學法指導路徑。
另外,避免不加選擇、無限制地濫用軟件技術。目前有很多學習軟件充斥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如諸多的作業完成軟件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地選擇運用這些軟件內容,可以將自己認可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學生。
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法指導 現代教育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設計的學習情境,給予的學習資源,開展的學習活動等,都要緊緊圍繞學生來展開。教科研組織要針對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進行教師的教法指導工作。
指導教師學會應用,提高技能,如微課制作、動畫制作、多功能文檔制作等。只有熟練掌握這些技術,教師才能夠經常性地使用;如果只是“會”而不是“熟練”,那么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之中,教師還是會減少使用的頻率,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還是無法得以完整實現。
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的處理、學生的特點、教法的變革,努力提高信息素養,即獲取、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
指導學校不斷完善信息技術硬件條件 首先,學校網絡寬帶及設施要符合應用要求,保證學校網絡接入水平、設備條件符合標準,實現全覆蓋,支持課程與網絡的整合。其次,學校要配備并及時更新與信息化教學相關的設備設施,包括多媒體教學終端,如電子白板、電腦、投影儀、畫圖軟件等,以及可視化集中控制、數字化雙向視音頻、網絡電視直播、課件點播、VOD視頻點播、AOD音頻點播、雙向電視教學、示范教學、智能廣播等資料設備等。
堅持實效,避免追求形式 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首先要求避免追求表面化、形式化。教科研組織要幫助教師解決信息技術學習及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要與一線教師構建網絡溝通平臺,然后具體地幫助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指導教學活動,并保證教學實效性,避免輕視教科書上的某些知識點[3]。其次,要在培訓中強調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界面制作要合乎自然,切忌過于花哨,以免有嘩眾取寵之嫌;要樸實,交互不能很多、很復雜,避免造成課堂操作的手忙腳亂;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避免過分夸大信息技術的效用。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并不意味著全面摒棄傳統的東西,不應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另外,教科研部門要開展一些競賽活動,通過競賽來發現教師不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問題,將問題整理起來,然后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指導及培訓。
精心制作課件 教學課件要精心制作,避免粗疏湊合。如有些教師制作課件,未能找到合適的音樂,便湊合著找一段用,與課文本身的感情基調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觸,影響教學效果。教科研可以組織教師聯合建設課件資源庫,支持教學應用。此外,教科研部門還可幫助解決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如指導并與教師共同選擇合適的制作平臺,包括:PowerPoint是一種易學易用的軟件,操作方法簡單,能在短時間內編制出幻燈片類型的課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Authorware是課件制作者用得最多的軟件之一,能把文字、符號、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整合在一起。
綜上所述,教學科研部門通過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可有效化解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遇到的難點,促進教學信息化健康發展,有利于教師形成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并將這種能力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提升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