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學,江西 九江 332000)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紅色資源“可聯系性”較強、較廣,假如教師的視野僅僅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那么勢必會造成思想品德課的枯燥與乏味,同時,也會因為不重視課堂外資源的開發而導致大量豐富的校外紅色資源白白浪費,從而難以形成課堂內和課堂外資源的良性互動、相得益彰。我國特別是九江地區擁有豐富且獨特的紅色資源,這既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是我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資源的優秀資源,具有極大的教育挖掘利用價值。
在當前教育理論界,對紅色教學資源的研究起步較晚,許多理論成果還不是很成熟,實際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強,真正能夠把紅色資源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的研究則少之又少。因此,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特別是對紅色資源的研究則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可以提高師生“基于資源的教與學”的理念意識,也可以實現紅色資源真正走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并進一步推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新課改的實施和預期目標的實現。
九江是紅色資源大區,在九江這片紅色土地上,九江兒女在黨的領導下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紅色篇章,留下了感天動地的紅色故事,播撒了薪火相傳的紅色火種,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九江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重大事件在這里發生。
從收回九江英租界到打響秋收起義第一槍,從揚起第一面軍旗再到慘烈壯觀的萬家嶺大捷,無不展現了九江人民不斷奮起反抗的精神。期間更是涌現出如許德珩、馮任、蔡公時、劉泗為等革命英雄。蔡公時民族氣節高尚,甘棠湖公園里有紀念碑,上有半身塑像。他才華出眾,詩文大氣,煙水亭主建筑的大門兩側有他手書的楹聯:“請看世局如棋,天演競爭,萬國人情同劇里;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渺,雙劍峰影落樽前。”這些英雄們,都讓九江人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為九江紅色歷史增添一筆濃烈色彩。
革命先輩在這塊紅土地上譜寫了不朽的詩篇。九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信念,不屈不饒,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改變過去那種接受紅色教育“舍近求遠”的做法,充分發揮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榜樣的力量作用。九江為革命而犧牲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就有十萬之眾,在民政局登記的烈士有16000多人,其中,修水烈士就有10000余人,是全省6個過萬烈士的縣之一。修水、德安、彭澤屬于一類蘇區縣,武寧、永修、瑞昌、星子、都昌、湖口、九江縣屬于二類蘇區縣。
建國后,九江還誕生了著名的九八抗洪精神。
一段紅色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革命前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產生的革命、創業、犧牲、奉獻精神,永遠值得人們學習。
九江紅色資源豐富,但紅色旅游和青少年紅色文化教育卻是九江的短板。據市委黨史研究室初步統計,九江紅色遺存近200處,其中含國家、省、市(縣)政府立為保護單位的40余個。已經開發的紅色景區、景點有八一起義葉挺九江指揮部舊址、秋收起義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師團部駐地舊址、廬山會議舊址、共青耀邦陵園等20處,可供開發的還很多。歷史已去,紅色永存,歷史往往是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里,我們可以不斷吸取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探索規律,指導現實,用堅定的行動來清醒我們的認識。
九江是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在這里孕育。挖掘好、研究好、宣傳好紅色歷史,是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品德課教師的責任和使命。
為了提高師生“基于資源的教與學”的理念意識,也可以實現紅色資源宣傳真正走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并進一步推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新課改的實施和預期目標的實現。“九江紅色資源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轉化的現狀及路徑研究”課題組著重深挖并形成了如下課題成果:
一、進行初中思想品德九江紅色資源教學資源轉化路徑思考與實踐,進而形成優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紅色資源轉化路徑基本策略。
二、把握紅色資源的教學實質,歸納其教學形式,形成課堂學案。
三、著眼于紅色教學資源的優化,在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具有九江一中政治組紅色資源教學特色的教案,形成有九江一中特色的校本課程,每學期整理一次,編訂成冊。
四、進行同課異構活動,集體評課,比較不同課型、不同課堂師生對紅色資源利用率帶來的課堂效率的區別,課堂生成的差異。
五、精選優秀課例。
課題組成員將在認真鉆研新課標的基礎上,組織好每一堂課,每學期向全校(或全市)展示兩節公開課,精選其中的優秀課例,將其課件刻錄成光盤。
六、撰寫教學論文。
課題組成員圍繞新課標下的思品紅色資源教學進行積極探討,以“基于資源的教與學”、“資源轉化的路徑”為出發點,及時總結課堂教學經驗,認真撰寫相關論文并力爭發表。
七、學生學情分析。
1.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九江紅色資源的認識與反饋,對初中思想品德的學習興趣與需求和對紅色資源的興趣度。
2.開展形式多樣的講壇、論壇、辯論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增強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3.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實踐活動,進行紅色資源的深度、生動探究。
4.對學生的初中思想品德成績進行分析,設計出學習情況分析數據表,比對紅色文化教育前后學生的學習成績變化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綜合能力提升的狀況,進行分析總結。
總之,波瀾壯闊、滄桑巨變的民族復興圖景,鐫刻著幾代中國人前赴后繼、艱苦奮斗的身影,“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使其認清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把個人的成才與祖國前途和命運緊密相連,對培養其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無疑有著十分重大現實、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