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第一小學,江西 九江 330400)
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注重的是日常的運用。而運用既包含了口語交流,也包含了書面寫作。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單詞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們的單詞掌握水平并不好,這本身來自于單詞學習缺少關聯性,學生們看到的只是一堆無序的字母,記憶起來難免吃力,所以急需找尋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構建分析。
小學英語雖然不比中學英語、大學英語的復雜程度,但對于小學生而言,仍存在一定難度。此外,從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來看,過于嚴肅和系統的教學方式未必適合。小學生本身年紀較小,思維方式還未成型,對很多事物也缺乏一個準確的理解。那么,在教學中,教師便要抓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此為中心,展開思維導圖教學,幫助學生們由難化簡,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1]。
例如,在學習英語單詞時,教師可以將一類單詞單獨拿出來,那后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我們以水果類單詞為例。教師可以建立一個以某一個關聯詞為核心的“關聯圖”,讓學生們進行填寫。比如說關聯詞是“蘋果”這個單詞,那么,教師便可以在一張紙上的最中央寫上蘋果的單詞,然后讓學生們根據蘋果來進行向外填寫。因為蘋果本身屬于水果類,那么學生們很容易就會想到香蕉、橘子、梨等單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想到其他類型的單詞,如從蘋果的顏色出發,學生們可能會想到紅色,從而聯想到其他紅色的事物。而從蘋果的大類出發,它本身是食物的一個種類,那么有些學生也能會想到其他不是水果的食物。在這個時候,教師不要強加干涉,把方向只固定在水果類上,而是以蘋果為中心的同時,制定幾個大關聯,如顏色類關聯、食物類關聯、水果類關聯等。這些類型的單詞也會產生一定交集。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們相繼填寫,找尋共性。這樣一個過程里,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單詞進行預習,方便日后更系統地教學[2]。
英語課堂的學習其實是一個新舊知識交替的過程,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的在舊知識基礎上的深入。那么,學生若想學好新知識就要保證對舊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單詞是一個貫穿始終的課題,無論知識進行到哪一個程度,單詞都同樣重要。那么,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下,教師也應該對課堂知識進行有效地整合與關聯,幫助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在腦中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3]。
例如,在學習問路的知識點時,一定會用到地名類、方向類、建筑類以及日常生活類的單詞。那么,這些單詞有些可能是在之前上課時學習過的,而有的是本節課才要接觸的。那么,教師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其進行串聯。我們以前文中提到的“問路”所需要的幾類單詞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用中文對話模擬一遍問路的場景。待學生們演示完畢后,教師在問學生們剛剛的對話都出現了哪些詞匯?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們踴躍回答。有的會說用到了“東南西北”,有的會說用到了“左右”、“街道、馬路”等,還有的會說用到了“圖書館、公交站、火車站”等詞匯。
承接前文中所提到的兩種單詞的關聯方式,其實我們還會發現很多英語單詞在寫上有著很多相似性,比如一些單詞可能只是差了一兩個字母,但是意思去大不相同。目前一些單詞書籍,大都是按照字母順序進行排列的,但是這種方式卻使得大量不同意思的但是被放在了一起,雖然在排序上是系統的,但是記憶起來難免弄混,學會們越背越亂,越背越出錯。在日常學習中,也會養成“從頭數”的習慣,無法容易貫通,更靈活地運用英語。因此教師在單詞教學中,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好這種方式的好處,同時加入思維導圖下更利于記憶的內容[4]。
例如,在記憶單詞時,我們以“a”開頭的單詞為例,它出現的第一個單詞就是拋棄、放棄。但是下面幾個單詞,卻和拋棄、放棄毫無關聯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a”開頭的單詞都沒有關聯性。那么,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將“a”開頭的單詞進行細分,總結出幾大類,保證這幾個類型中里的單詞有著相似的意思。使學生們更好記憶,同時在將其他字母開頭里有相關意思的單詞拿出來,在相同含義或者相同類型下的單詞進行“字母排序”。保證學生記憶更方便,更有效率[5]。
綜上所述,在思維導入下進行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重點與難點、對課堂知識進行有效整合與關聯以及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英語檔次的復習質量與記憶等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意在將小學英語知識進行充分整合與關聯,發現其中共性,形成更系統化的單詞體系,簡化小學生記憶難度,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單詞記憶速度與質量,不斷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水平。